网罗天下事,新闻不停播。观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您收看天天说新闻。一项调查显示,28.4%的受访青年每月工资均会透支,45.4%的受访青年在平时生活中有时还需借助父母的经济资助,51.2%的受访青年期望“每月收入有一定比例剩余”,69.4%的受访青年认为年轻人应树立“有计划和理财意识”的消费观。(8月23日《中国青年报》)
从节衣缩食到“该花就花”,急剧的社会变迁难免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观念。在物质主义、消费主义和享乐主义的驱动下,一些年轻人成为“月光族”。与之相对的是,另外一些年轻人却对“超前消费”保持了一定的距离,他们更倾向于“有节制消费”。
在价值观念多样化的当下,年轻人在消费观念上存在着差异与分歧也是一种正常现象。一方面,伴随着社会分化,不同的年轻人既有不同的家境,也在市场中拥有不同的机会和待遇;另一方面,不同的年轻人拥有不同的消费文化,家境良好的年轻人不乏省吃俭用的,家境贫寒的也不乏大手大脚花钱的。
消费文化说到底就是深层次的行为规则,这个规则就是消费的价值和规范系统。人们消费什么和不消费什么,以及怎样进行消费,都是按照这个行为规则进行的,并由此表达了人们对周围事物、人际关系的看法、理解、情感和信仰。消费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也是塑造自我认同和社会认同的过程;一些年轻人“该花就花”甚至陷入债务危机,在本质上就是社会认同的走偏与错位。
在消费社会,消费不仅具有满足衣食住行需要的实用功能,还具有抽象的符号功能,即社会表现和社会竞争的功能。李嘉诚、俞敏洪等富商巨贾衣着朴素、日常开销不多,根源于他们无需通过这样的符号性消费来赢取社会认同;一些年轻人却希望通过炫耀性消费,来赢得他人的尊重与肯定,甚至不惜“打肿脸充胖子”。
物质的丰盈和精神的贫乏一旦联手,不可避免会让一些年轻人陷入欲望的深渊。少数大学生为了“超前消费”,不惜向校园网络借贷“伸手”,不仅让自己和家庭身陷债务的泥沼,也影响了学业甚至正常生活。那种不能在消费欲望和消费能力之间实现平衡的“该花就花”,痛快了一时,却带来长久的痛苦——消费能给人带来快感甚至是成就感,盲目、无节制的“想花就花”却会让年轻人“伤不起”。
一个多元的时代,必然会有多元的消费文化。“想花就花”关键在于量力而行。年轻人要想赢得他人的社会认同,依靠“表面功夫”并非长久之计;只有树立正确的财富观、消费观,年轻人的荷包才会越来越鼓,他们的精神家园才会更有生机与活力。
临汾身边事儿:
8月23日,山西省第五届老年人体育健身大会健身秧歌交流活动在临汾市铁路体育馆隆重开幕。本次活动参赛队伍有11个市、省直共15支代表队231名运动员。
8月23日,是霍州市解放70周年纪念日。为缅怀先烈,当天上午,山西省霍州市社会各界群众300余人,在霍州南塔烈士陵园举行纪念霍州解放70周年活动,重温霍县解放历程,缅怀革命先烈不朽功绩,全面推进霍州市小康社会建设。
8月23日上午,位于晋西南吕梁山深处的蒲县中山乡贺家河村走来一群穿绿色马甲的志愿者,这些爱心人士都来自于临汾公益顺风车志愿者协会,他们帮村民整理环境卫生、挑水劈柴,为每家每户送上被褥、米面油等生活用品。
8月22日,襄汾县爱心企业、总工会捐资50万元,帮助123名贫困学生圆梦大学。县委书记刘浩出席捐赠仪式并对莘莘学子提出殷切希望。
为深入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促进文化嵌入,临汾建设社区结合实际,坚持“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新常态,于8月22日起,联合尧都惠都村镇银行开展“送电影进小区”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