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临汾:“再寻广胜”——梅莹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

黄河新闻网 > 临汾频道 >  文旅临汾 > 

“再寻广胜”——梅莹艺术展开幕式

黄河新闻网临汾讯(赵水林)1月5日,由山西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人民画报社书画院协办的“再寻广胜”——梅莹艺术展在中国美术馆开幕,首都文学界、书画界、各大媒体以及社会各界近千人出席开幕式。

开幕式上,梅莹交出一份近年来的“个人成绩单”

梅莹,原名崔淑梅,山西襄汾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动画协会会员,山西省美术家协会会员。出版文学著作十几部,先后获赵树理文学奖及中央电视台等多项奖。

梅莹曾从事专业创作,发表的儿童文学集和动画剧本集荣获多项重量级大奖。她于2007年拜入著名画家宋唯原门下,专注于传统中国画,潜心笔耕。她以多彩的笔墨,从写实到写意,描绘如画江山,创作出一大批反映本土风情、时代面貌的佳作。

从2010年开始,梅莹多次举办个人画展, 2014年中央电视台书画频道《画说山西》栏目为其制作个人专题片,2015年由人民画报社、山西省文联在全国政协礼堂为其主办“五彩•和谐”梅莹工笔重彩画个展,50件梅莹工笔重彩画作品亮相全国政协礼堂,得到首都书画界名家的一致好评。

广胜寺位于山西省洪洞县霍山南麓,始建于汉,上世纪20年代末,广胜寺蒙受了一场前所未有的劫难,许多鸿篇巨制的壁画被割裂剥离墙面,继而颠沛流离散失海外,成为美国多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同时,寺内现存的元明时期壁画由于年代久远,不同程度的出现腐蚀和损坏。

从2014年开始,梅莹历时三年多时间,开启创作临摹广胜寺壁画的漫长旅程,扛起了宣传家乡文化的大旗。

梅莹向现场参观的外国友人介绍个人艺术展作品

3年半的时间,1000多个“与世隔绝”的日日夜夜,梅莹历尽艰辛,费尽曲折,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泪,终于完成了96幅总面积超过四百平米的壁画作品的临摹,包括流失在海外的四铺壁画,同时对原作做了修复,画中创作临摹人物气势恢宏,场面壮观,栩栩如生。

2017年4月14日,梅莹“广胜寺壁画创作临摹作品展” 在山西省洪洞县大槐树文化中心展出,梅莹创作临摹的12铺、46幅近200平米壁画正式亮相,轰动国内外。

此次“再寻广胜”——梅莹艺术展展期为1月5日至16日。画展当日,来自首都各界的艺术家及书画爱好者对梅莹壁画作品给与了高度评价。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吴为山在开幕式致辞中说:“国家美术馆对梅莹老师的展览表示欢迎,对梅莹老师对艺术执着追求的精神表示钦佩,,中国美术馆作为国家艺术殿堂,应该吸纳所有对美术、对文化,特别是对祖国文化遗产有着深厚情感的作品。这次展览得到了广泛关注,这是社会文化环境对一个艺术家探索追求的一种响应。山西大地上的绘画艺术、书法艺术和雕刻艺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同时也感谢梅莹不计辛劳、不计功利长期沉浸于艺术创作中,我们才得以感受到壁画艺术的光辉。 ”

山西省文联主席张根虎参观展览后说:“文化是一种国家艺术,为了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在我国最高的艺术殿堂,举办‘再寻广胜’——梅莹艺术展,这是山西省艺术界的骄傲。山西不仅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还有历朝历代的精彩壁画。我们可以看出梅莹扎实的绘画功底和娴熟的笔墨技巧,这次展览给大家呈现出了热腾腾的文化大餐,对山西的文化艺术,特别是对美术事业的繁荣和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

中国国家画院院委、《中国美术报》总编辑张晓凌说:“梅莹女士通过创作临摹广胜寺壁画,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艺术传承最好的一种方式,她不是简单的照本宣科,她是带着自己的理解与美学理想,让我们领略到广胜寺壁画特有的色彩和线条。她的壁画作品不仅有美术价值,更具有社会价值,是对历史的传承。”

“梅莹的创作临摹和修复,不仅延续了广胜寺壁画的生命,而且将‘小我’融入了历史文化的‘大我’之中。尽管梅莹的作品是对原有壁画的创作临摹,但她的作品中凝聚的信息和能量,要远远超出她个人的范围。从她的作品中,我们不仅能感受到梅莹娴熟的绘画技巧和高雅的情趣,而且能够领悟到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彭峰给予梅莹极高的评价。

《美术》杂志主编、杂志社社长、中国美协美术理论委员会副主任尚辉、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院长牛宏宝、人民画报社书画院院长白景峰、中共临汾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郭景旭、山西省洪洞县政协主席程延平等领导和嘉宾出席开幕式。

梅莹艺术展也得到了很多外国友人的关注,开展当天,坦桑尼亚驻华大使馆两位官员在翻译的陪同下来到中国美术馆现场观展,深入了解中国书画艺术,并当面向梅莹老师发出赴坦桑尼亚参展的邀请。

据介绍,梅莹老师“广胜寺壁画创作临摹”是距今700年来,第一次全方位、系统化、高标准地对广胜寺壁画进行创作临摹,填补了我国壁画界的一项空白。

[编辑:张李鹏]
  •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