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临汾:怀念师范学校的老班闫泽生 赵城人 直的不会打弯

黄河新闻网 > 临汾频道 >  文旅临汾 > 

文/韩和平 

老班,姓闫,乳名宝宝,大名泽生,洪洞大槐树下人,是我们师范79级46班第一任班长。在那没法讲究衣着的条件下,他的劳动布(布料的一种,一般用作工厂工作服——编者)裤子总是卷起一个,下垂一个,一双黄帆布运动鞋四季基本不换。造型更是独特:弯月脸型,韦陀身材,快步弯腰,目不斜视,性格粗犷,嗓门沙哑,做事快刀斩乱麻,毫不拖泥带水。

上学前,老班在生产队当过队长时,曾与社员打架,据说屁股挨了一锹,被铲成四块了,可谁也没见到过。

在高考制度恢复后,我们考上了师范,分到同一个班级,我任团支书,他是班长,时常在一起。在和洪洞人们的交往过程中,经常会听到的一句话就是“咥子(洪洞俚语,口头禅——编者),某某人还算是个人”,“算个人”的意思就是说这个人人品很好,办事可靠,有做人的基本品德。而一个人如果被大家普遍认为“算个人”,那么他便会受到大家的尊重。老班的作为在大家心目中当然就是 “算个人”了。

我印象中,洪洞人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乡人士相”,有“士志于道”的精神品质。每个人都具备个性和气质,就是“士气”,刚正不阿,不计名利,唯尽其义的一种侠义风气。

说到洪洞人的性格,刘国柱先生的一首诗《赵城人》把赵城人给写活了。诗曰:

赵城人姓铁,张口,火星子乱溅。

迈步,地皮儿直颠。干活叫:上(音shuo——编者)!

吃饭曰:咥!……

一见打架浑身着火,扒开人堆闯进去,一锨拍倒得势者,再问头尾由缘。

朋友,若到赵城来,先把肠子捋捋直。

心与心咣当碰一杯,要小衫给你褂子,要星星给你满月。

我们班的宣传委员也是洪洞人,她说:“我们洪洞人,死爱面子活受罪,总以为天下没有摆不平的事情,为朋友可以两肋插刀,甚至往往头脑一热不顾后果。”这就是老班的肖像和特征写照。

记得到校一个多月,学校组织各班掏茅坑,我们班分的是小操场茅坑,臭烘烘的茅坑,女同学捂住鼻子不肯到场,就是我们男同学也是硬着头皮勉强从事。而老班大吼一声“你们光知道吃,哪个不屙!”不管不顾粪池深浅,“噗通”一声跳进粪坑,粪便飞溅,其他同学急退,他用袖头抹了抹脸,独自一人,一锹一锹挖开了。

学校冬季晨跑,凌晨他站在宿舍门前里,粗喉咙大嗓门的一声吼“咥之,起来,我走了!”

我们班的许多荣誉,说实在的还真离不开老班。他这个人真有《好汉歌》里唱的:“路见不平一声吼,该出手时就出手,风风火火闯九州……”的大无畏气概。 

如今,分别40年了,时时想起他,愿好人一生平安!

外一篇:不识时务的雪(闪小说)

新年初六,怡悦佳苑8号楼4单元2楼的老杨头接到二女婿电话,邀请他们老杨家全体12点在灵仙阁酒店吃年饭,老杨喜滋滋地答应了。

也不知是冬遗忘了雪,还是雪背叛了冬移情别恋上了春。一早,天空飘飘洒洒降起了雪,而且越下越大,刹那间积雪埋住了脚。老杨隔着窗玻璃,心里犯了嘀咕,几次拿起手机又放下了。只是埋怨“这雪,真不识时务,早不来晚不来,偏偏今天来。”

11.30刚到,老杨呼儿唤孙,从衣架上取下过年新衣——女儿买的羊绒大衣,手指弹了弹,用口吹了吹貂皮衣领,老伴说“路滑,你们去吧,我就不去了。”“哈哈,您老糊涂了,路滑,不是有儿子新买的龙头拐杖吗?不去岂不是拂了儿女的好意?”儿媳也劝说“走吧妈,二妹一家好几年没回咱小城过年了,今年特意包了几桌饭菜宴请全家,几十口人都去了,您不去,大家怎能吃得下。”一席话,说得老婆子“嘿嘿”笑了。拐着老寒腿,在孙女搀扶下进了电梯。

望着门口一字儿排着的四两轿车,老婆子更是喜上眉梢。“咯吱、咯吱”的车轮碾压声响在车下,抛在身后,老杨头回头嘱咐老伴:“脚下不得劲,下车要特别注意,让他们扶着点,别逞强。”“晓得,就你能。桌上少喝酒!”

转眼,到了灵仙阁门下,只见门前早被员工把雪扫成几堆,车子停在车位,人们先后下了车,儿媳站在车门口要搀扶妈妈下车,老婆子用拐杖敲了敲地面说“你靠后点,我有它,没——”“事”没吐出嘴唇,“咣当”一声摔倒在地了。儿孙们急忙上前,七手八脚要扶起地上的老人,只见妈妈脸色惨白,嘴里说着“没事,没事。”

当儿子要拉她手臂时,她疼得大叫,儿子忙说“手臂有问题了!”急忙从身后抱起,可她的腿怎么也不能抬起了,臀部一阵钻心疼痛,使她眼前发黑。孙女大呼“奶奶,胯部有问题了!”老杨头口里喃喃着“这雪真不识时务,不识时务。”

[编辑:乔坤]
  •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