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临汾:大槐树 把根留住——游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黄河新闻网 > 临汾频道 >  文旅临汾 > 

文/岳子云

“一年春景莫错过,最是花开好时节”,诗酒季节,择休息日再续春的旅行,一路向北,经沃国,过襄陵,走尧都,直奔山西人口第一大县,AAAAA级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      

洪洞县位于山西南部,临汾盆地北端,据洪洞县政务网介绍,辖十六个乡镇,总面积一千四百余平方公里,总人口近七十五万。洪洞物产丰富,富甲三晋。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众多。2018年11月16日,洪洞大槐树寻根祭祖园举行了国家5A级旅游景区揭牌仪式。  

景区分为“移民古迹区”、“祭祖活动区”、“民俗游览区”和“汾河生态区”四大主题区域,有碑亭、二、三代大槐树、千年槐根、祭祖堂、广济寺、石经幢、移民浮雕图、中华姓氏苑等六十余处风景文化景点。

驱车出京昆高速,进入洪洞滨河东路,我们到达景区已是午时十一点,硕大的人造根雕大门巍巍沧浪,“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八个黑底烫金大字赫然在列,观赏拍照后自助购票进入景区。

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根”字影壁,红底黄色的隶体“根”, 字是由原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先生题写。字体苍劲稳健,隐含象形,寓意深邃。饱含着浓浓的桑梓之情,悠悠的思乡之意。道尽了凝结于归乡游子胸怀间那种复杂的故园家国情怀。

以影壁为参照物,我们稍作右侧逆时针沿移民雕塑之朝堂决议,移民浮雕图,牌坊,碑亭,二、三代槐树,槐根,石经幢,广济寺山门,大雄宝殿,移民实证展览馆,祭祖堂,中华姓氏苑,祭祖广场,献殿,魁星楼,莲花塘,茶楼,喜庆婚礼院,明代四合院,打麦场的线路一路走过。

走进“移民古迹区”,我便思考:移民大迁徙的历史背景和这个决策又是什么?是如何作出的呢?答案便是——朝堂决议。

当元末明初中原地区荒疫兵乱之时,山西却是另外一种景象,中原地区的兵乱及各种灾疫很少波及山西,山西大部地区风调雨顺连年丰收,社会安定,经济繁荣,人丁兴盛。朱元璋将蒙古人赶出中原,建立明朝后,中原其它地区却处处是“人力不至,久致荒芜”,直接威胁到明王朝的统治。朱元璋深感“丧乱之后,中原草莽,人民稀少,所谓田野辟,户口增,此正中原之急务”。为了维护明王朝统治。明太祖决定采纳萄州苏琦、户部郎中刘九皋、国子监宋纳等人的建议,实行移民屯田的战路决策。于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移民高潮就此开始。

维护统治使明太祖和他的儿子永乐帝朱棣,相继实行了大移民政策。当中华大地人口的天平严重失衡时,素有雄才大略的朱元璋和继承者朱棣,把目光瞄定山西,投向晋南,从山西未遭战乱、人丁昌盛、经济富庶的地区,强行迁徙出大批百姓,迁往人烟稀少的河南、河北、山东等18个省份。当时,移民是很惨烈的。统治者定下规矩:“凡五口之家迁二,六口之家迁三,七口之家迁四,八口之家迁五,有丁无地之家全迁。”这一强制政策给安土重迁的中国人,制造了一幕幕生离死别。相传,当时移民的中转站就设在山西洪洞县的大槐树下。从洪武元年(1368年),到朱棣永乐十四年(1416年),近50年间,这样大规模的移民,前后竟有18次。涉及800余姓氏,上万个家族,包括汉、蒙、回三大民族。

为什么办理移民一定要选在洪洞以及洪洞的大槐树?原来,当时明朝刚刚建立,没有大兴土木的条件,办理移民的官差就借了闲置房产多、位于官道旁边的洪洞广济寺,广济寺始建于唐贞观二年,到了宋朝时,进入了全盛时期,占地广大,香客众多。又因当时的洪洞凭借古驿道,商道便利,北通幽燕,东连齐鲁,南达秦蜀,西抵河陇,广济寺院落宽阔,易于官府设局驻员,集结移民。因此,在明朝初年进行移民时,朝廷就将广济寺选为集中地,这在《洪洞县志》中有明确记载。加之当时的洪洞县地处山西南部,有官商两道通过,又是人口密度最大的县份,明朝政府遂将该地做为移民集散中心。而广济寺旁有一棵“树身数围,荫遮数亩”的古槐树,大量老鹳在树上筑巢,星罗棋布,尉为壮观。这便是移民遣散的醒目的地理标志。

沿着景区指示牌,我们观瞻旧的根字影壁折返经过厅,古朴的过厅大门有副楹联:“举目鹳窝今何在,坐叙桑梓骈甲情”。上面首诗:“生生死死说前因,同是杨侯园里人,莫道渊源无考证,私家记述最为真。幽燕豫鲁并滁和,异派同源认未讹。故老相传谈轶事,问君足指果如何”。过移民浮雕图,仰视牌坊,这座牌坊建于民国三年(1914年)它的正额与背额分别镌刻着“誉延嘉树”、“荫庇群生”。“誉延嘉树”说的是随着大槐树后裔的辗转迁移,大槐树在海内外也享有盛誉;"荫庇群生"说的是民国二年,袁世凯派兵,由太原顺古驿道南下,进军平阳(临汾),进攻山西革命军,一路抢掠。来到洪洞大槐树下,官兵们却停步不前,相互传言说是:“回到洪洞老家了”,由此洪洞百姓也避免了一场兵灾人祸。导游还讲到:每到三月下旬,成千上万只比麻雀略大的小鸟从天而降,色灰、喙尖、翅大、尾长,颈周有一圈白色,当地人们称它为“思乡鸟”、“吉祥鸟”,在大槐树祭祖园区内飞来飞去,一时鸟声鼎沸,热闹非常。它们时起时落,交颈偎依,仿佛经年不见的老朋友,在倾诉昔时离别意,畅谈今日在它处的思乡之情。传说它们是大槐树移民去世后转生,虽生不能归故里,死后化做鸟儿也要飞回家乡。奇怪的是每年祭祖节一过,它们便自行散去。

过牌坊,对面几米就是碑亭。清顺治八年,古大槐被汾河大水冲毁,碑亭在遗址上修建。碑亭坐北朝南,亭虽不大,但雕梁画栋,飞檐斗拱。亭中竖立青石碑一通,高一丈零五,宽二尺四寸;碑冠在精雕盘龙之中,篆刻 "纪念"二字,石碑的正面镌刻"古大槐树处"五个隶体大字,笔迹端庄雄劲。石碑的背面刻有叙述迁民事略的碑文。据说,当时平阳府广贴欺民告示:凡属平阳府管辖之内各州、县、村镇居民都在迁民范围内,唯有广济寺三里之内暂归驻军管辖,地方无权迁移广济寺大槐树下聚集的民众,愿迁移者,可在家等待。民众不愿离开故土,听到消息后,纷纷赶到大槐树下,而等到的却是山西省督司行文,规定凡是大槐树下的百姓全部迁往外省,百姓只能被迫移民。每次迁移都选择在晚秋时节,此时槐叶凋落,老鹳窝显得十分醒目。那些即将离开故土,不知被迁往何处的移民们临行之时,凝望着高大的古槐树,听着栖息在树上的老鹳不时发出阵阵哀鸣,依依惜别之际禁不住潸然泪下,大槐树和老鹳窝就成了移民们最后的记忆,深深印在了脑海里,立碑后还供奉着“人皇、天皇、地皇”三皇塑像,以及四层十五级、古佛教石刻——石经幢。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这首饱蘸辛酸的歌谣口口相传,为后人勾勒这段宏大壮阔移民史实的同时,也让“洪洞大槐树”成为亿万槐乡儿女心中“家”的象征、“根”的向往。大槐树和老鹳窝也走进了历史的风雨,走进了岁月的沧桑,走进了一个民族的记忆。

传说,官兵强迫人们登记并发给凭证,每登记一个,就让被迁移的人脱掉鞋子,在双脚的小趾甲上,砍上一刀作为记号,以防逃跑。至今,移民后裔的小脚趾甲都是复形的。故有:“谁是古槐迁来人,脱履小趾验甲形。”

碑亭的东边,有一堵石砌的高崖,崖上有一株干枯高大的古树,这就是第二代古代槐树。此树于1947年被巨风刮倒,后经整修,用钢筋水泥加固。现在第一代槐树孳生的第三代槐树,已有合围之粗,枝叶繁茂,正是兴旺时期。

不知不觉中,我们到了竖有"苏三卸枷处"的石碑。苏三原名周玉姐,明正德年间人。其父周彦亨,任大同府尹,父母在其七岁前后亡故后,被人拐卖到北京城里的一家姓苏的妓院,因年小,排行第三,故称苏三。有礼部尚书的三公子王影隆与苏三一见钟情,私定终身。苏三将其私房珠宝首饰,全部交给王公子,让他考取功名。王走后,苏三暂不接客。老鸨十分恼怒,正巧有山西洪洞的马贩子沈鸿要买她为妾,就把苏三带来洪洞。不料,沈妻与近邻赵昂早有奸情,遂毒死沈鸿,诬为是苏三下毒,因而苏三蒙冤入狱。正在这时,王三公子科考中的状元,派到山西太原任巡抚,在审阅案卷时,发现了苏三的冤情,即命押解太原复审。传说起解时,路经大槐树下,长解为苏三卸去刑枷。因此戏曲里就有了:"苏三离了洪洞县,大槐树下歇歇凉"的唱词。

已经正午时分十三点多了,走过碑亭后,想找卫生间休整一下,可是厕所在哪里呢?原来就在附近——解手场。在大槐树寻根祭祖园内,所有的卫生间都叫“解手场”,而当地人也称如厕为“解手”。据说,为避免移民逃跑,官府下令将所有人从背后捆手,用长绳联结在一起。在押解途中,有需要方便的就得让解开手。后来,“解手”也就成了如厕的代名词。

稍作休息后,我们到了广济寺,广济寺正北和西北侧便是桃园,长寿林。从广济寺出西门,对面便是移民实证展览馆,这里有移民情景泥塑群雕;这里有移民先祖生活用品;这里有许多珍贵的移民谱牒;虽然看起来很普通,但都是对移民历史最真实、最珍贵的佐证。

过移民实证展览馆,便是宏大的仿古堂殿,这就是祭祖园的中心建筑­­——祭祖堂。

祭祖堂为仿明代建筑,为整个祭祖园的核心。祭祖堂坐北朝南,面阔112米,进深55米,总占地面积6160平方米。堂前硕大的露天铜鼎香炉突出了“祭祖”主题, 是全国最大的百家姓祠堂,是天下民祭第一堂。祭祖堂里还陈列着大量的古槐子孙后代的家谱、族谱、祠堂碑文、墓碑碑刻、村史调查、人口调查等。在供桌上分十个供橱,含1200余个姓氏牌位。隔祭祖堂,与移民实证展览馆呼应的便是中华姓氏苑。这里主要由中华民族的姓氏来源、发展演变,以及56个民族从古至今用过的11969个姓氏,姓氏郡望、堂号、堂联、家训等姓氏文化布置而成。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在这里,我们可欣赏到一场中华姓氏文化的大餐盛宴。

顺着“家园情槐”踏阶而下,阶梯两侧八个红底黄字“华人老家,根祖圣地”赫然在列,走下台阶便是宏大的祭祖广场。庄严大气的祭祖广场,能容纳万人,两面二十四孝图墙,数以百面写着根字的黄色旌旗,迎风招展。

过广场出献殿,我们沿同缘渠在根字影壁的左前方的莲花塘边上小憩。随后走进了西北方向的民俗游览区。民俗游览区主要功能是观光、休憩,包括魁星楼、纺织编织院、文化革命院、喜庆婚礼院、明代四合院、打麦场、槐树庄、洪崖古洞等景点。其中,“洪崖古洞”是现在“洪洞”县名的由来,取县城城南“洪崖”,城北“古洞”而得名;槐树庄位于景区西轴线民俗体验区的中部,主要建筑包括特色民居、乡土菜园、古井台、老茶坊、传统作坊等,村中设有私塾、耕读园、水磨坊、土特产品作坊、打谷场、娱乐设施等各种活动场所。

从民俗游览区出来,已近下午十五时,我的游兴未尽,便和妻子按先前游览线路,重复走进了“移民古迹区”,偶遇台湾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在2011年清明节中国•洪洞二十一届大槐树寻根祭祖大典时,在祭祖园栽下的一颗槐树,历时八年,树已挺拔,冠可庇荫。

不远处,仿一代大槐树“中国根”下游客合围,音乐凄婉哀怨,《大槐树移民》实景演出正在进行。再现了一棵巨大的槐树上迁民告示: "不愿迁者,三日内到大槐树下登记"。人们穷家难舍,纷纷拖老带小来到大槐树下。他们被士兵重重包围后听到宣布:"大明皇帝敕命,凡到大槐树下的民众,一律外迁"。在大槐树下,一边是府衙官兵,手持刀矛,威风凛凛;另一边是成千上万的百姓,扶老携幼,推车挑担,哭哭泣泣、呼天唤地。槐树上有老鹳窝,群鸟横飞,遮天蔽日。情节悲壮,催人泪下,思绪万千。

如今,洪洞县大槐树寻根祭祖园旅游景区,已成为移民后裔“寻根”和“祭祖”的圣地。“根在洪洞,祖在古槐”,大槐树移民遗址早已在炎黄子孙中深深扎下了根。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我们伴着景区反复播放山西籍歌唱家谭晶演唱的电视剧《大槐树》主题歌缓缓走出景区,耳畔萦绕着——

千年风雨中一棵不老的树,你身边走过来,我的先祖;不散的魂呀,擎天的树,你的根须是我们共同的家谱;纷纷泪雨化露珠,片片落叶是史书;大槐树呀,血脉里的书,你的浓荫覆盖九万里热土。千年风雨中一棵不倒的树,你的名字让我们泪眼模糊,乡愁的歌呀,寻梦的路,谁在岁月里呼喊把根留住…… 

[编辑:张李鹏]
  •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