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临汾: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张兆水——花鼓是我生活的一部分

黄河新闻网 > 临汾频道 >  文旅临汾 > 

【核心提示】在今年的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现场,张兆水更是凭借他精心创作的作品“丹凤朝阳”,成功摘得“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张兆水说:“这么多年下来,花鼓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参加这几次展会,我感觉我们的水平还差一点。下一步,我将会把苏绣、漆画、国画等艺术形式中的技法、色彩技艺融会贯通到我的作品中,让这种工艺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为我们翼城的文化产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打起花鼓庆丰收,敲起花鼓把年过”,这一在翼城县广为流传的花鼓民谣,形象地表达了当地人对花鼓的热爱。啥?因为热爱,竟有人用一把金属丝在花鼓上打起了“主意”,到底是怎样一种工艺、它又是如何在这位达人手中大放异彩的呢?让我们拭目以待。

走进翼城县张兆水工作室,主人张兆水正仔细雕琢着一件名为“丹凤朝阳”的手工艺品。细细打量这件工艺品,它以花鼓为载体,金属丝为笔,这种工艺被誉为“嵌金丝仿珐琅彩”。

“翼城花鼓早在2006年便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翼城人,我从内心感到骄傲、自豪。都说艺术是相通的,作为一名翼城县最早的国营美术机构(原翼城县美术公司)的员工,我常常想,什么时候,我也能为翼城的文化事业作点贡献……”机会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一次机缘巧合之下,张兆水接触到了“嵌金丝仿珐琅彩”工艺。

2009年夏天,张兆水工作室应邀参加首届“中国(山西)农产品博览会”,张兆水决定带领他的团队研发新的工艺,在博览会上誓拔头筹。于是,他想到了以花鼓为“纸”、金丝为“笔”的形式——“嵌金丝仿珐琅彩”工艺进行创作。

嵌金丝仿珐琅彩主要由仿金丝及珐琅釉料制作而成。其脱胎于古老的景泰蓝工艺,是将宫廷御用珐琅技法移植到画板上的特种绘画。它突破了景泰蓝只能附着于铜胎的限制,将景泰蓝技艺拓展到了平面作品上,并展现出令人惊喜的立体艺术效果。

于是,从第二天开始,张兆水白天顶着烈日四处寻找适用的材料和工具,晚上一头扎在工作室,忍着蚊虫的叮咬和闷热,一遍遍地试验着铨制技巧和黏结技术。由于工艺繁杂,花鼓鼓体形状特殊,要将扁平的金属丝在这表面上铨成设计的图案、形状完全附着在鼓体上,就要同时将金属丝不断进行侧斜度的扭曲变形。而金属丝在不规则弯曲后又具备了一定的弹性,每一根都像淘气的孩子一样难以控制。好不容易“降服”了弯曲的金属丝,鼓面上到处出现的胶水印又令张兆水头疼不已。“一遍不行两遍,三遍不行四遍。”头上的汗水直流,他顾不得擦;锋利的金属丝切口一次次刺破了手指,他用嘴吮一下又伏下了身子……不知不觉,一个个难题终于迎刃而解。

张兆水试验成功了!当他站起僵硬的身躯,兴奋地舒展身体,无意中竟捋下了一大把头发!再一捋,又是一大把!回到家里一洗头,洗脸盆里也漂着一层头发……张兆水一时惊呆了,这到底是怎么了?原来的一头乌发居然脱得不成样子!“医生说,你这是精力严重透支,内分泌失调导致的。”张兆水说,他虽然模样上比同龄人显老,但是看到工作室里诞生了一个全新的技艺,再多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没有白走的路,也没有白流的汗。十余天后,在该届农博会上,“嵌金丝仿珐琅彩”花鼓赢得了所有评委的认同,一举获得金奖。

得奖归来,张兆水又一头扎进工作室,把对生活的爱融入作品中。为了更好地完善这一技艺,张兆水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机会,专程到外地学习、参加各种展会,他始终抱着谦虚好学的心态,并不断参与到各项公益活动中,让大家感受“花鼓”与“金丝”碰撞的艺术精髓与魅力。其中,为迎接2018年全省旅发大会,他和他的团队历经半年时间,用200多根50厘米长、8种颜色的金属丝创作了直径1米长的“二龙戏珠”系列锣鼓作品,受到了参观者的一致好评。

在今年的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评选现场,张兆水更是凭借他精心创作的作品“丹凤朝阳”,成功摘得“山西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 张兆水说:“这么多年下来,花鼓已经融入了我的生活,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通过参加这几次展会,我感觉我们的水平还差一点。下一步,我将会把苏绣、漆画、国画等艺术形式中的技法、色彩技艺融会贯通到我的作品中,让这种工艺的形式更加多样化,为我们翼城的文化产业作出积极的贡献。”

原标题:张兆水和他的“别样花鼓”

[编辑:张蒙悦]
  •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