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气象局抢抓有利时机组织开展人工增雨作业

黄河新闻网 > 临汾频道 >  临汾新闻 > 

黄河新闻网临汾讯 据公众号“临汾日报”消息,4月1日早上6点的闹钟响后,杨晓芳睡意顿无,随手打开手机上的临汾气象APP,点开雷达实时监测界面,看到上面显示的降水云系正在向临汾方向移动,她的内心踏实了许多。

杨晓芳是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以下简称人影办)主任,前一天晚上9点,她还值守在市气象台,跟预报员一起通过分析实时监测反馈出的各类图谱、数据,与尧都区、浮山县、翼城县、襄汾县和曲沃县的气象局局长共同商讨第二天联合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事宜。

上午8时许,绵绵细雨如期而至。约9点钟,5辆载着人工增雨火箭弹发射架的皮卡车陆续到达尧都区涝河人工增雨作业点。

“有降水天气过程是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首要条件。增雨火箭弹中装有碘化银,发射到云层中后,云层中的水汽不断地附着在碘化银颗粒上,形成凝结核,当凝结核越来越重最后就会形成降水。”杨晓芳进一步向记者解释,“有雨必先有云,我们主要通过雷达监测来判断云的运动方向,以增强人工增雨作业成功实施的概率。”

调整发射架的角度、装上火箭弹、连接发射器,细雨中,增雨作业前的准备快速有序地推进着。“发射线一头连着火箭弹,一头连着发射器,一定要在所有环节准备就绪才能连接。”操作时,翼城县气象局副局长王涛始终站在发射架一侧,“这样可以减小火箭弹因发射线连接不慎发生爆炸后被炸伤的概率,虽然我们对增雨作业流程已经驾轻就熟,发生爆炸事故的概率小之又小,但严格按照规范操作,保障作业安全不容小觑。”为防止出现爆炸、哑弹等事故,人工增雨作业点一般都选择在空旷地带,避免意外造成意外发生。

“您好,我们是尧都区气象局,需要进行人工增雨作业,现申请空域,位置在涝河人工增雨作业点,编号×××。”

“请稍等,正在查询。批准一分钟作业时间,作业完后请回复。”9点33分,尧都区气象局局长赵俊平向管辖临汾片区的西安辅指空域指挥中心申请空域,“增雨火箭弹的发射高度在6000——8000米左右,会危及飞机飞行安全,所以每次作业前都要申请空域。”

哪怕是仅仅一分钟,对开展人工增雨作业的气象人员来说都是不容错过的绝佳机会。然而,这样的幸运也不是每次都有。

3月26日,赵俊平带领队员在同样的地点准备进行人工增雨,倒春寒的天气里,从下午1点到当天晚上12点,在降水天气过程消失,不能实施作业后,他们都没能等到可以作业的空域指令,只能无功而返。

雷达拼图

结束涝河作业点的人工增雨工作后,5辆车调转方向,追着云朵,疾疾驶向浮山。10点30分到达浮山县天坛山增雨作业点,一路本还是淅沥不停的小雨竟然没了踪迹,一行人只能返回浮山县气象局,通过雷达监测判断下一个降水过程何时能来。

“云的方向和速度不停地在变化着,即使是两小时以内的临近预报也无法做到精准预报,大自然的变幻莫测正是它的神奇所在。”进入山西省气象业务内网,同参加联合作业的襄汾县气象局工程师马睿卿向记者答疑,“我们现在看到的雷达拼图上有不同的颜色在动态变化着,颜色越深,表示降水概率越大,何时适合人工增雨需要通过雷达回拨组合反射率来判断。目前而言,雷达是最有效、最直观的监测手段。”

在浮山气象局分析云系走向

春雨贵如油。“此次人工增雨作业能有效地增加降水量,对增加土壤墒情、缓解森林防火压力、改善空气质量、减少流行性疾病的发生都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杨晓芳向记者介绍,1月份以来,市人影办共组织开展人工增雨(雪)作业52次,其中组织开展联合增雨作业4次,临汾民航机场开展飞机增雨作业10架次。

天时,地利,人和,这是一次人工增雨作业成功实施需要综合考量的条件,在一次次追云逐雨的赛跑中,气象人窥探“天机”、伺机而动,让天地万物焕发勃勃生机,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临汾日报全媒体记者 李卫红)

[编辑:张蒙悦]
  •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