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临汾:女儿支教去高原

黄河新闻网 > 临汾频道 >  文旅临汾 > 

文/董亚琴

最近一段日子,“果洛”“甘德”成了我们家网络上的热搜词。我们关心那里的地理环境,查询交通设施,留心自然资源,关注风土民情……那座原本陌生的高原小城,如今成了我们最牵挂的远方。因为,秋季开学,女儿点点就要去那里开始她为期半年的支教生活了。

提起去偏远山区支教,我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国作家罗伯特·斯派克特的长篇小说《年轻的女教师》。主人公安妮19岁就背井离乡,从美国本土来到阿拉斯加荒原当老师,这位勇敢的小女孩克服工作和生活中的重重困难坚持办学,最终不但因成绩优异,受到当地百姓的爱戴和赞扬,而且还冲破种族歧视,收获了珍贵的爱情。

书中,阿拉斯加恶劣到极致的自然环境让我震惊,安妮对印第安儿童的同情和关心更让我感动。只是,我万万没想到,结缘这本书时,我刚刚生了点点,正在家里坐月子。而二十年后,女儿点点居然也跟安妮一样,背起行囊义无所顾地奔赴遥远的青藏高原去顶岗支教!做为一名普通的母亲,我的心情可想而知。

从地处汾水之滨的花果城临汾,到青藏高原腹地的果洛藏族自治州甘德,点点面临的支教生活虽然充实,却也必定不会如想像中的浪漫和乐观。

我从百度上得知,果洛的平均海拔在四千米以上,那里气候高寒缺氧、光辐射强、昼夜温差大。因为地势高峻,易受寒流影响,冬天雪多风大,最冷的时候气温会降至--30℃。知道女儿下半年要去那里支教,为了御寒,年初我就特意为她买了一件长款厚羽绒服。暑假结束返校后,又“碎碎念”地提醒她买加热贴、帽子、手套……。

针对即将到来的支教生活,我们也通过微信做了一些美好的憧憬。比如,听说那里的冬天“巨冷”,学校却没有安装暖气,点点很忧心。可是当母亲的说了,那里雪大,又没有污染,冬天可以围炉烹雪煮茶烤羊肉,也不失为人生一大乐事,于是,点点又乐了。

又比如,当母亲的担心教学会影响学习,毕竟后半年要考研,但乐观的点点又说了,不怕,我不会放松学习的。再说,高原天冷,寒假放得早,12月初学校放假,我就回西宁了,误不了考试,我也就放心了。

就这样,在不断的互相安慰和查缺补漏中,9月5号上午8:30,简短的欢送仪式结束后,点点和同学们一起乘坐大巴车,离开校园,踏上了前往甘德支教的旅途。

甘德距离省会西宁有千里之遥。一路上,点点时不时会给我们发来她随手拍的照片和小视频:皑皑雪山、莽莽草原、骑牦牛的牧民、圆顶的帐篷……蓝天白云下,一片空旷。

这一天,我们也在随时关注她的动向:车子过了文成公主入藏前摔镜子的日月山了,过了有清清黄河的贵德了,到服务区开始吃饭了……真真是心随女儿一起走,无比地牵挂与担忧。

经过长达十四个小时的长途跋涉后,晚上十点多,点点终于抵达了支教的甘德县俄尔金希望小学。此时,甘德的气温是1℃。

然而,因为沿途要分别送学生到各自支教的学校,所以专门运送行李的车辗转停顿多处,没有跟上大巴车,落在了百里之外。于是,当点点裹着一身寒气走进校园时,除了随身带的手机和一个小包外,别说被褥了,连洗漱用品都没有。

儿行千里母担忧。一想到女儿孤身一人处在完全陌生的环境里,我的心就一直揪着,生疼。还好,校长把点点安排进一间三人同住的女教师宿舍里,同住的藏族女老师为她铺好了被褥,还热心地把自己的洗漱用品拿出来让点点用。点点发微信说,宿舍里有电暖器,一点儿都不冷。只是厕所离得很远,而且是旱厕,没有遮挡,让她感觉有些不适应。

同我的琐碎关心不同,点点爸表现得很冷静睿智,他告诉点点:“生活不讲凑合,要学会提前筹划和准备,没准备的人,生活会用严厉警告。要提前谋划,精心准备,认真应对。”当知道学校没有自来水,用水得自己去楼后的水井压水,而从小在城市长大的点点压根不会时,他说:“今后要主动请教学习基本生活技能,迅速提高自己的适应能力,生活能力。”

随后,我告诉她,在接下来的教学工作中,一定要做到耐心地对待每一个孩子,最大程度地保护孩子们的自尊心。

第二天一大早,我一醒来就关心点点的早饭吃什么,点点发来一张图片,只见干净的餐桌上,摆着几盘油饼,一碗牛肉汤。点点说,累,没歇过来,不太想吃。不过,碗真好看。我给她打电话,听出她说话有些喘,担心她是不是有些高原反应。可她说挺好的,走慢点就没事。还说,学生们早上跟她问好时,用藏语夸她,说这位小杭老师的皮肤真白,漂亮。别的老师帮忙翻译她才听懂的。

所以,为了更好的开展教学工作,她计划利用支教的机会学藏语……

不一会儿,她又发来几段学校做课间操的视频,只见蓝天白云下,群山环绕中,一群身穿红色校服的孩子们正列队在绿色的草坪上,随着欢快的音乐跳着热情奔放的藏族舞。在他们身后,一幢黄墙红瓦的教学楼,正静静地矗立在琉璃般明亮的阳光中。

从得知女儿要去高原支教后,便一直揪心的我,在看到这段欢快的视频后,忽然就释然了。甘德,藏语意为“吉祥宁乐”。我相信,从小就乐观自信,好学向上的点点一定能凭顽强的毅力在雪域高原上,绽放最美好的青春。

小杭老师,加油!

[编辑:张蒙悦]
  •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