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县村医陈殿良:二十一年矢志不渝扎根山村 情系村民温暖山乡

黄河新闻网 > 临汾频道 >  卫生健康新闻

——始于孝心 执于初心 忠于仁心

——村医陈殿良二十一年矢志不渝的坚守

【编者】一个小小的医药箱,一间不大的卫生室,便是吉县南村坡村医陈殿良的全部“家当”。2000年,19岁的他回乡任职村医;2021年,40岁的他仍然奔走于村民农户之间。21年,他扎根山村,情系村民,温暖山乡;21年,他白衣执甲,上山下田,守护一方,他是乡村安全的“第一道防线”,更是村民健康的“最后一米防护”。

2020年12月,他被山西省基层卫生协会评为“在2020年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中表现突出”个人;2021年5月,被临汾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授予“家庭医生优质服务团队”荣誉称号。

秉承“父愿”从医,二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

陈殿良出生在山西省吉县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在他幼时的记忆里,父母亲都是朴实的务农人,一年四季“面朝黄土背朝天”地锄地、种苗、浇水、施肥,秋天收获粮食后,又拿出去卖掉,换取一些微薄的收入。日子虽然过得贫苦,但一家人在一起也其乐融融,父亲坚持供他和弟妹三人上学,他常说:“你们要好好读书,长大后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天有不测风云。陈殿良读初三那年,父亲被检查出骨癌晚期,他回到家陪母亲一起前往亲戚家借钱,凑了一万块带父亲去临汾市人民医院治疗,却因治疗效果不佳被医院劝回在家疗养。恰逢中考的他,被父亲的重病和家庭的外债压得喘不过气来,成绩也一落千丈。眼看着同龄人都在田间帮父母干活,陈殿良再无心学业,一时滋生出了辍学务农的心思。这个想法刚一提出,就遭到了父亲的坚决反对。他说:“我和你妈吃了一辈子文盲的苦,趁我还有口气,你必须把书读下去。”顿了顿,他又说:“去学医吧,毕业后回家帮村里人看看病,大家再有个头疼脑热的就不需要跑10多里地找大夫了,不要让大家和我一样……”父亲沉默了,一家人都哽咽了。

带着父亲的嘱托和母亲东挪西凑借来的1000多元学费,陈殿良走进临汾卫校开启了学习之旅。虽然心里十分牵挂父亲的病情,但他更明白自己身上背负了父亲太多的期望,为了节省点路费,也为了更好地完成学业,在求学的两年里,他坚持每个月回家一次,每次回家都会帮母亲干一些农活,给父亲讲一讲自己学到的知识。1999年7月,陈殿良终于完成学业回到吉县人民医院实习,离家近了,他一调休就回家照顾父亲,但父亲还是在9月份去世了。他也在2000年实习完成后,秉承“父愿”回到壶口镇南垣村卫生室当了一名村医。

转眼间,21年已经过去了,就像父亲说的那样,陈殿良在村医岗位上帮助无数乡亲们解决了头疼脑热问题,也帮一些大病患者及时诊断出了病情,更在紧急情况下挽救了一些患者的生命。让他印象最深刻的一件事,就是在2003年的秋天,村民段得生带他12岁的女儿来看病,经检查是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根据病情需给静脉输青霉素注射液。经询问段得生,他的家人均无青霉素过敏史,陈殿良就给患者做了皮试进行观察,但在大约3分钟左右的时候,便出现了心律不齐、血压不稳、意识不清、呕吐等过敏反应,他当机立断给患者注射了肾上腺素,并打电话请求壶口镇卫生院医生支援,经过大家全力以赴的抢救,患者终于脱险,而此时陈殿良的衣服已经被汗水浸湿。

类似这样的事情发生过好几次,但是都没有打掉他的积极性,反而激励他更加热爱钻研和学习。他说:“我想掌握更多农村的常见病、多发病,让村民不出村就能把病看好。”

2017年,鉴于陈殿良急救和处理突发疾病经验丰富,镇卫生院领导经过慎重考虑,将他调到南村坡卫生室,兼顾景区医务工作,这一调动为他在新冠肺炎疫情中冲锋陷阵奠定了基础。

满怀“敬仰”入党,新冠肺炎疫情冲锋在前

陈殿良记得在小时候,农村的大喇叭里经常播放《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学习雷锋好榜样》等歌曲,他没事时就喜欢哼唱两句,这个习惯一直持续至今。

说起自己的入党故事,陈殿良满眼都是敬仰之意。他说虽然从小心里就非常渴望成为一名共产党员,但求学就医路上,他总觉得自己不够优秀,还不足以加入共产党队伍。直到成家之后,拜访了妻子的姥爷,才让他鼓足勇气向党组织递交了入党申请书。

姥爷是一名抗美援朝老红军,陈殿良很喜欢听他讲述部队生活和保家卫国事迹,也经常在休息时,“借口”为姥爷检查身体,跑去听姥爷讲战友们不怕牺牲、英勇作战,最终取得胜利的故事。2017年,他怀着对姥爷的崇拜、对共产党的敬仰,坚定地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经过党组织3年的考察考核,终于在2020年6月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

2020年春节前夕,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节日的喜庆。

作为南村坡村医的陈殿良,大年三十便跟随村委人员对本辖区内外出返乡住户进行逐一排查登记,每到一户他都耐心地讲解勤洗手、戴口罩的重要性,随同人员催他走,他却说:再等等,我多讲一会,大家预防好了,我就放心了。

排查结束后,发现没有武汉返乡人员,陈殿良松了一口气,但作为预备党员的他,却没有松了劲儿。大年初二当他得知壶口镇卫生院要配合县交通局在临吉高速壶口收费站设立卫生检疫站时,便主动请缨前去值守。经院领导同意后,陈殿良如己所愿以第一班值守医护人员的身份赶往了检疫站,他站在寒风凌冽的路口,认真排查过往车辆,逐个为司乘人员测量体温。随着排查的深入,他越发感觉到疫情非常严峻,心里想着:防护服一定紧缺,自己如果多坚持一天,就能为前线的医护人员省下一套救命的防护服。就这样,每次换班人员来交接,他都请求再值一轮。最后,在镇卫生院领导强制命令下,他才“不情愿”地脱下了防护服,这时已经过了整整三天,72个小时。

疫情防控期间,他一直坚守前线,从未喊过苦和累。大家都为他竖起了大拇指,他却说:“只要能保一方平安,再苦再累都值得”。预备党员期间,他时刻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在危急时刻冲锋在前、勇担重任,与同志们一起守护着壶口镇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2021年6月,如期成为了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在给党组织的思想汇报里,他这样写道:“能在党的百年华诞之际,成为一名正式的共产党员,这是我一生的荣幸,我要向战争年代为国家兴亡、民族解放牺牲的革命先辈们学习,向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学习,一辈子不忘党恩,一辈子跟着党走,一辈子听党的话,为人民群众作出自己的贡献。”

扛起“责任”坚守,践初心担使命一生无悔

说起村医这份职业,陈殿良总是有讲不完的感人故事。尤其是辖区内居民签约了“家庭医生签约”之后,这份感动包含的,不仅是他给予群众无数次的帮助和治疗,更多的是南村坡签约家庭给予他无条件的信任和托付。

2021年6月28日下午,南村坡村村民郭生荣在苹果园劳作时突感心慌难受,呼吸急促,第一时间给签约家庭医生陈殿良拨打了电话,正在文城乡卫生院帮忙接种新冠疫苗的他立刻驾车赶往现场,并联系县医院医生和急救车进行救助。当赶到现场时,郭生荣已满头大汗、意识模糊、语言表达不清,陈殿良与县医院大夫当即对郭生荣进行了紧急施救,乘坐急救车迅速赶往县人民医院。经急诊检查,确诊郭生荣为“急性心肌梗死”,立即给予溶栓治疗稳定了病情,随后转往临汾市中心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目前,郭生荣已恢复健康,还亲自为陈殿荣个人赠送了一面“视居民为父母,待病人如亲人”的锦旗。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村民段巧云身患重度神经末梢炎已有20年,陈殿良和他的家庭医生团队每年至少1次提着心电图机和B超机上门给做体检,并对用药情况、康复锻炼和生活方式进行精细指导;村民李有龙于2017年得了脑梗塞,虽然经住院得到了有效治疗,但他觉得自己再也不能像往常一样下地劳作,经常郁郁寡欢。家属求助到了陈殿良这里,他便隔三差五去陪患者聊天、唠家常,在做心理辅导的同时,鼓励他每天坚持康复训练。

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如今64岁的李有龙走起路来健步如飞,经在上级医院复查,愈后效果非常好……辖区内的村民如有不舒服,第一时间就会去陈殿良的卫生室检查,这种源于信赖的医患关系,更让他感受到了肩头责任的重大。

为了让更多村民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陈殿良默默给自己定下了目标:今后一定要大量丰富自己的医学知识,不仅只给大家看病,还要用通俗易懂的话语,给全村的男女老少讲解健康教育知识,让大家养成“预防大于治疗”的意识,未病先治,防患于未然。

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中,他把需要帮助的患者家庭一户户列到了项目清单中,提醒自己在看病之余,还要为他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二十一年来,他当初那颗秉承“父愿”回乡行医的孝心,已经不知不觉转变成了自己的初心,尤其是面对一户户需要他守护的村民,他每时每刻都在提醒着自己,一定要忠于这颗医者仁心。(窦晨丹)

[编辑:乔坤]
  • 黄河新闻网传媒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临汾拍客 更多>>
隰县紫荆山惊现“补天石”
亲子互动 快乐成长
电商销售能手张国鸿助农增收
隰县霜降过后农更忙
隰县小院农展会
隰县梨园秋色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