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蒲县红道养老院冯玉堂:守护“夕阳”写大爱

黄河新闻网 > 临汾频道 >  临汾新闻 > 

“咱一个山里的老百姓,能获得这么高的荣誉,还能到人民大会堂受到中央领导的亲切会见,实在是太荣幸太激动了!”近日,载誉归来的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蒲县红道养老院院长冯玉堂说起赴京参加表彰活动时的情景喜极而泣。

冯玉堂办养老院绝不是一时冲动,而是源于心里的仁爱和扎根在生命中的社会情怀。他主动放弃生意红火的建筑事业,回乡开办养老院,立下让无依无靠老人“老有所依、安享晚年”的诺言。他把老人当作自己的亲人,用大爱践行承诺,给老人们一个温暖的家,被誉为重信守诺的“信义院长”。他先后接收来自全县8个乡镇的五保户120多人次,年龄最大的93岁……

一份承诺,让敬老的大门永远为孤寡老人敞开

1960年出生的冯玉堂因家庭条件困难,从小就主动承担起家庭的重任,初中便辍学做了泥瓦工。多年来,凭着吃苦耐劳的精神,他组建起了一支专业的建筑队,事业蒸蒸日上。然而,一位老人的出现改变了他的命运。2006年的一天,他在去工地的途中,看到一位70多岁的老人愁容满面、衣冠不整地坐在一间破旧毛坯房门前,便与老人攀谈起来,得知老人无儿无女,靠乞讨度日,他的心中泛起阵阵酸楚。那日之后,冯玉堂的脑海中总是不停闪现老人孤独的身影,想到远在家乡的父母,他下定决心:改行,回乡开敬老院!

“选址、借钱、动工、审批手续……几经波折、几经磨难,总投资207万元、建筑面积2000多平方米、设计床位100余张的红道养老院终于在2008年8月8日开张运营了。”回想起那段艰难的建院历程,冯玉堂数次哽咽,不停地对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表示感谢。

资金周转不开,他四处筹钱;没钱雇厨师,妻子来做饭;雇不起护理员,他自己做……

养老院开门的第一天,冯玉堂就立下了让无依无靠老人“老有所依、安享晚年”的诺言。面对孤寡老人,冯玉堂始终守着一颗“尽孝”的初心。

2009年,有一位叫夏章成的老人,是个患有癫痫的五保户,身体还很虚弱,大家都劝冯玉堂别管这“闲事”。倔强的他硬是把老人收留到养老院,日夜照料,喝水吃饭、出门散步,就连晚上睡觉都陪在老人身边。冯玉堂说:“只要我活一天,我就要照顾他一天!”当年8月13日,老人癫痫发作,猛地倒在地上,头磕破了,嘴里淌着血。冯玉堂见状,心疼得不知如何是好。他坐在地上,把老人的头抱在自己的怀里,掐人中、捋颈动脉,好一阵子才使老人缓过来。此后,冯玉常对老人更加用心了,在他的悉心照料下,老人病情渐渐好转,癫痫发病频率也明显降低。

很快,冯玉堂照顾夏章成老人的事情就在当地传为美谈,人们对他赞不绝口,当地老百姓也逐渐认可了他的养老院。

13年坚守,让每一位孤寡老人都能安享晚年

冯玉堂自2008年开办红道养老院,至今13年的时间里,先后接收来自全县8个乡镇的五保户120多人次。2021年,93岁的冯步林在养老院度过13个春秋后终于走到了生命的尽头。临终前,老人紧紧攥着冯玉堂的手说:“谢谢,谢谢……”每一位老人去世后,冯玉堂都会为其操办丧事。

范双全是一位偏瘫患者,多年来拄着双拐走路,来院后冯玉堂就陪着老人一起锻炼,使得老人身体状况大有好转。张夺安患有癫痫疾病,经常嗜睡,来院后冯玉堂“对症下药”,合理安排起居生活,使老人发病次数越来越少。张软仙来院时大小便失禁,被褥衣裤经常是又湿又黏,冯玉堂为她购买了纸尿裤,耐心劝说老人常更换衣裤被褥。2020年4月4日,冯玉堂接到县民政局的电话,说在岔上村发现一名乞讨流浪老人,急需救助。放下电话,他立即叫上儿子开车前往岔上村。只见一个衣衫褴褛、蓬头垢面的老人,双脚已经严重冻伤无法行走。看到这一幕,冯玉堂二话不说,转身背起老人就上了车。到了养老院,冯玉堂随即请示县民政局给老人进行了双足截肢手术,手术后更是给予他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逢人就夸:“我真是遇上活菩萨了!”

冯玉堂还收留了一个叫马哑子的五保户。这位老人口齿不清,咿咿呀呀、手舞足蹈,伴随着严重的哮喘病。为了能与他很好地沟通,冯玉堂不得不挖空心思揣摩他的心理,并通过书籍和电视,对着镜子自学手语,直到能与他顺利交流时,才松了一口气。更让冯玉堂紧张的是老人严重的哮喘病,一旦犯病整个脸憋得铁青,十分危险。冯玉堂细心琢磨老人的犯病规律,每次用药的剂量都恰到好处,帮助老人缓解病痛。

十三年来,一百多位老人的身体状况,每一张面容、每一句话语都深深镌刻在冯玉堂的心里,他熟知每位老人的习性、爱好,他忘不了每一位老人的生日、嘱托。一茬茬老人在他的悉心照料下,身体逐渐好转,安度晚年。在老人弥留之际,他都会握着老人的手,倾听他们最后的愿望,含泪看着他们安详离去。对于老人们来说,他不是亲生,胜似亲生。

可他却在照顾老人的过程中,先后三次受伤,导致左脚、右脚和三根肋骨骨折,还落下了一瘸一拐的毛病……

不改初衷,让养老院变成老人们温暖舒适的家

11月9日,积雪还未消融,大山里寒风凛冽。在蒲城镇三厂村山脚下的一栋三层小楼上,“敬老爱老、竭智尽力”的标语分外醒目。老人们正在红道养老院温暖明亮的餐厅里吃午饭,热乎乎的臊子面、大馒头,大家吃得有滋有味。

提起冯玉堂,来自蒲城镇刁口村的五保户曹明记笑着对记者说:“我2015年来到院里,6年多来,冯院长对我们比亲人还亲,不管白天黑夜,都在院里照顾大家,我们在这吃得好、穿得暖,过得舒心。冯院长还对每一个人的生日清清楚楚,每一位老人过生日,他都要做特别安排。”

为了把院里每一位老人都照顾周到,冯玉堂投入很多资金。花钱的地方很多,进账的途径很少。因此,多年间,养老院常常入不敷出,各项开销捉襟见肘。为此,亲朋好友都劝他悬崖勒马。他却说:“党和政府那么信任我,老人们那么依赖我,我怎么能撒手不管。”他再难都不放弃,咬紧牙关往前走,想方设法筹集资金,在守信践诺、敬老爱老的征途中默默地负重前行。

在长期照顾老人的过程中,冯玉堂下功夫摸索总结出了一套有效的看护管理方法,对每一位新入住的老人进行体检,根据每人不同情况“量身定制”陪护方案,因人而异提供精细服务。在住宿方面,把身体较好和身体较差的老人搭配居住,以便互相照应;在饮食方面,根据老人们不同口味,编成多个小组,合理搭配膳食,以便老人们各取所好。考虑到老人们大多体弱多病,为保证食物新鲜有营养,冯玉堂还在养老院附近承包4亩地,种植蔬菜水果,散养土鸡家禽,保证副食供应。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如果说,对父母尽孝是责任、是义务,那么以平常心去关爱别人,一般人却很难做到。而冯玉堂在长达13年、4700多个日日夜夜里,为了众多的老人,不仅疏忽了亲生父母,更熬出了一头白发、一身疾病,但他从不言悔。从他脸上欣慰的笑容中,流露出的是奉献后的幸福、付出后的富足。对于未来,冯玉堂说:“荣誉是压力,也是动力。我将以这次荣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为新的起点,进一步做好养老事业,把养老院办得好好的,让老人们在我这里生活得舒心,有一个幸福的晚年。”(临汾日报 王长波)

原题:守护“夕阳”写大爱 ——记第八届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获得者、蒲县红道养老院院长冯玉堂

[编辑:乔坤]
  •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