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晚星期八》第一期
《今晚星期八》
直播讲故事
各位网友大家好!
本栏目是本网新近推出的一档访谈类节目
栏目的风格是普通人讲普通事
分享快乐
分解忧愁
栏目定位是真人真事真情感
普通人讲述普通的故事
通过一个个鲜活的故事
分享每个人的快乐
真实的反映社会大众的真实生活
由于本栏目还在初创阶段
从栏目设置到后期的内容质量
可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所以欢迎各位网友理性的拍砖
欢迎更多的网友来到我们的直播间
分享你们的故事
今天是本栏目第一期节目
我想用我自身的一件故事
作为本栏目的开场白
其实这是发生在15年前的一段往事
之所以时刻萦绕在我的心头
久久不能抹去
是因为其中有值得我们深思的地方
其实故事的结构非常简单
20年前
一位东北小伙放弃大城市的生活
来到贫困山区开始他的支教生活
而这24年来
他一直坚守在山区
但是他的生活
却没有按照他设计的轨迹去行走
可能更多的网友会问
东北小伙放弃城市生活
来到山西贫困山区
怎么理解
怎么(会)有这么一个故事发生
这个就是我们要关注的地方
这位东北小伙叫杨光
他来山西之前
是一位较为成熟乐队的键盘手
这支乐队在当年在东北
在天津、唐山一带非常的火爆
他们每个人收入非常的可观
2008年的时候
我供职于山西某媒体
五月份的一天
受命去采访杨光老师
其实我们当时选这个
定这个选题的时候
已经有多家媒体
对杨光老师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为什么我们还会做这个选题
在这里我交代一下这个当时的时代背景
2005年的时候
中央擘画了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任务
提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等
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蓝图
进入到2008年的时候
当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正在高潮阶段
而杨光老师呢
放弃大城市生活
去贫困山区开展支教
完全符合乡风文明
这么一个主题思想
所以我们决定
去深入的去挖掘杨光老师的带动性
或者他的这个引导性
接到选题后
我们对杨光老师的外围情况
做了一些了解
1999年
杨光老师来到山区开展支教工作
当时我们也不是太理解
为什么一个和山西无牵无故
能放弃大城市的优越生活
到达山区
同样带着这样的问题
开始了我们的采访之旅
2008年5月12号
发生惊天动地的
那一天
我们去采访的杨光老师
一大早
当地的宣传部门
陪同我们赶赴了杨光老师的学校
其实不是非要宣传部门去陪同
因为实在那个路我们不好找
也找不到
因为在山区
岔道多小路多
问路也不好问
到的时候大约就是上午十点多
带着第一个问题我们就问杨光老师
当时你为什么来到山西
杨光老师回忆了10年前
他来到山西的一些情况
或者一些场景吧
1999年的时候
杨光老师随他的乐队在大连演出
演出间隙
他偶尔在电视(新闻上)看到
一位北京知青程大姐在山区
扶贫创业的故事
程大姐当年在山西某个山区县
开展建学校
修路、引电、引水一系列的工程
这一件事深深的感动了杨光老师
所以他(杨光)决定去看一看
他向乐队请假一个礼拜
就来到了山西
而来到山西以后
现场(现实)确实让他感到震惊
本来一周的假期
他第一次来山西待了一个月
他(杨光)与程大姐创建的小学里的孩子们
一同的去玩耍
他教孩子们唱歌
教孩子们的一些文化课
与孩子们(相)处的非常的融洽
据他自己描述
这种愉悦
要比他
要比他演出一天获得的收入高收入
他还要高兴
所以本来一周的假期
他一直待了一个月才返回乐队
返回乐队以后
这几个孩子们的影像
时刻是让他不能忘记
过了一段时间
他又第二次来到山西
而第二次来到山西的时候
他已经决定
(在这里)开展支教工作
这时候他自己
自己组建了自己的阳光小学
当时的政策是私建公助
就是自己筹建学校
政府给予一定的资助
这是当时的政策
所以他阳光小学
就这么在赵坪村一个村集体的
废弃的窑洞里边就开始了
杨光老师既是校长
又是老师
这件事一直进行了三年
2002年春节
杨光老师回到他的东北老家
他向他的父母表示不再回山西了
其实不是杨光老师放弃了
他对孩子们的喜爱
对山区的这种情感
而是当时他花光了他所有的积蓄
小学也难以为继
他父母非常支持他
说是回来吧
还是回归你的本来的生活
同时他的乐队的小伙伴们
也一直在对他召唤
可是过了几天
杨光老师还是放不下
他也不知道为啥
他又返回了山西
而这次返回山西以后
就一直再没有走
一直到现在
其实到这里还没有回答
为什么杨光老师能来到山西
或者能留在山西
当时1999年
同样有一个时代背景
在过去的前一年
1998年的时候
我们的祖国大地
长江、嫩江、黑龙江接连发生特大洪水(灾害)
广大的青年
纷纷的投入到这场抗洪之中
当时涌现出一大批抗洪英雄
抗洪精神
或许就是这种精神激励了杨光老师
他要为社会奉献
他要为社会做些什么
在阳光小学采访过程中
有三个地方
让记者感到有些诧异
第一个是孩子是午餐是馒头就咸菜
咸菜是杨光老师的爱人
自己腌制的
馒头是各家孩子在家里自己带来的
因为他们住的非常分散
住的非常远
有的长达十余里地
上学路上需要一个多小时
所以呢早上来上学的时候
背上馒头
到中午在学校吃完饭
下午上完课再接着回去
第二个吃惊的是
孩子们与我们交流的时候
都能说一口基本标准的普通话
而且孩子也不怯生
第三个感到惊奇的是
孩子们课间的时候除了嬉闹
还有更多的孩子在看书
看完图书以后
还能有序地放回原处
反正是总感觉
孩子们一个是非常有礼貌
一个是非常有秩序
在采访过程中
杨光老师向我们透露说
山区的生源会逐渐的减少
也可能是三两年后
就不会再有新生入校
那时候怎么办
杨光老师说他没有想过
只能说走一步看一步
先把现有的孩子送入
初中以后再说
接近中午
我们结束了当天的采访
在返回途中
地动山摇的事情发生了
(返回途中)本来路就颠簸
也感觉不到有事情的发生
回到宾馆以后
从电视上看到哦
发生了这么大的事情
当时是手机没有信号
稍后杨光老师打来了电话
哎你们到了没有
因为他特别关心我们的安全
我们说我们到了
我们也问他孩子们怎么样
他说孩子们很好
因为当时还在
还没有下午课
还没有上课
所以孩子还在院里边
我说那我们就放心了
本次采访基本过程就结束了
当向报社汇报采访过程
和采访内容以后
报社领导指出
还是关心说(阳光学校假如没有生源)杨光老师下一步怎么办
作为一个典型人物
能不能进一步的帮助他
实现他的一些个人的
规划或者叫对他有个交代
因为他来山西
放弃大城市生活
来到山西已经10年
他再要回归大城市生活
回归他的乐队
显然已经
有些困难
所以呢
第二次采访
我们与县里边再次接触
说是对阳光学校
杨光老师有没有一些考虑
(他们)是不建议
我们
对杨光老师这个事迹成稿去报道
这也是我职业生涯中
比较缺憾的地方
完成了采访过程
但是没有成稿
为什么没有成稿
因为当时县里边答应我们
肯定会给杨光老师安排好
肯定会有所交代
但是后来是没有解决
其实故事很简单
到这里基本故事就应该结束了
其实我想说的是
杨光老师
(没有)不负于这个时代、不负于他的使命
也(没有)不负于他的奉献精神
反而是我们辜负了杨光老师
辜负了他的规划
辜负了他的人生梦想
好就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