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中心医院第三届十大名医风采录 史志明

黄河新闻网 > 临汾频道 >  卫生健康新闻

“遇到疑难患者、危重患者,你最担心的是什么?”

前不久,在临汾市中心医院2024年新职工岗前培训班上,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专家史志明讲解临床思维与医者担当时,抛出了这样一道难题。得到诸多回答后,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最怕的患者不治了,家属也放弃了。庆幸的是,他们选择相信我们,所有的努力有了最好的结果。”

医患双方的“责任”与“信任”,是创造生命奇迹的前提。不负每一份重托,是史志明从医的初心,亦是他创新的动力。在他看来,医者要常怀感恩之心,主动扛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与担当,敢于面对未知的风险和挑战,在探索中实现更大突破,让先进的医学理念和技术惠及基层大众。

勇攀高峰 激发“心”动力

进入导管室,他带领团队迎难而战,通过细如发丝的导管与导丝,游走在纵横交错的血管中,越过重重险阻,精准打通生命通道。

走出导管室,他的身影不断“闪现”在门诊、病房、谈话室、会议室,忙碌于查阅病历、接诊患者、病例讨论、带教培训之中。

心中装着患者,手中大胆实践,脑中思考创新,是史志明最真实的工作常态。20年来,他一直耕耘在心血管内科医疗、科研、教学一线,不断探求心血管疾病的前沿技术,用一双妙手、一根导丝挽救了诸多危重患者的生命,让一颗颗濒临衰竭的心脏重新有力地跳动。

尽管这条从医路走得艰辛困难,但史志明从未放弃,始终甘之如饴,更常常庆幸于“选对了科室,跟对了师傅”。早在2005年踏入心内科领域之初,得益于市中心医院原副院长、心内科主任范甲卯的言传身教和严格管理,让他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找准了前行的航向。

当时,介入治疗是一种先进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心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史志明将此作为自己的主攻方向,先后前往北大一院、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修学习。带着沉甸甸的使命和责任,他如饥似渴、废寝忘食,抓住一切学习和实践的机会,将所见所闻所学充分运用于临床,使自己的临床思维能力和技术水平得到质的提升,逐渐熟练掌握急性心肌梗死急诊介入治疗、主动脉球囊反搏、血管内超声检查等操作,并一步步向该领域的高峰——CTO(慢性完全闭塞病变)介入治疗迈进。

CTO病变由于血管完全闭塞,病变复杂,技术要求高、开通难度大、即刻成功率低、手术时间长,被称为冠脉介入治疗领域“最后的堡垒”,能做且愿意做这项手术的术者并不多,史志明却偏偏选择向难而行。他每次手术时都要身着铅衣、铅帽、铅围脖等重达15公斤的防辐射装备,常常在手术台前一站就是几小时,负重进行各种高难度的精细操作,不能出一点纰漏,一台手术结束时,往往是汗流浃背、腰酸背痛、精疲力尽。

目前,由史志明主刀的CTO介入治疗已达到80余例/年,均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长期战斗在高辐射的环境中,密不透风的厚重铅衣也难以做到百分之百的安全防护。但是,史志明认为,既然选择了这个职业,就要义无反顾地做好自己的职责。宁愿自己多“吃”射线,也要确保每一项治疗、每一项操作精准到位。

追求卓越 探索“心”技术

“不能把患者‘推’出去!” 2019年,在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进修期间,史志明每天都会看到很多患者从全国各地长途跋涉而来,切身感受到基层百姓看病就医的艰辛与不易,更意识到唯有不断精进医术,才能为患者提供更多更优的治疗选择,真正将他们留在“家门口”。

秉承这颗初心,史志明不断向更高难度的手术发起挑战。在他学成归来后,很快就遇到了一个极为棘手的病例。一位七旬老人因心绞痛引起诸多不适症状,虽有明确的介入指征,却因同时患有严重肾功能不全而无法进行相应的治疗,以至于长期被病痛折磨,没有生活质量可言。

对于此类患者,常规介入治疗所需的造影剂有进一步加重肾功能损伤的风险,甚至导致长期透析的严重影响。史志明思虑再三,提出用“零”造影剂为老人进行介入治疗。没有明确的“指路明灯”,一切相当于“盲操作”,对术者和手术团队的要求极高,当时能开展这项技术的医院少之又少,在我市相关领域尚属空白。他将所有情况详细告知老人,老人激动地拉着他的手说:“去过多家医院,都说不好手术,让我感觉前面已经没有路了,现在突然出现一条阳光大道,不论难度和风险有多大,我都想试一试。”

老人的信任,给了史志明“搏一把”的勇气。他凭借精湛技艺攻克难关,在使用极少量造影剂的情况下顺利植入心脏支架,成功解除了老人的多年顽疾。至今,老人仍定期找他复查,感恩于他当年的“仗义相救”。

“要当一名好医生,不能只求‘稳’,而要为了患者敢于冒险。如果遇到不好治的重病人就往外推,那这些病人怎么办?有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病情给出几条‘都可以’的诊疗建议,看似选择很多,但因大多患者对疾病和专业了解不够,实则让他们无从选择、无路可走。”这件事对史志明触动很大,让他深切感受到“医者仁心”的真谛,任何时刻都怀有一颗同理心,设身处地从患者的立场考虑,帮助他们选出一条最适合的“路”,同时更敢于为患者的救治冒风险,在追求卓越的道路上继续披荆斩棘、坚定前行。

任重道远 培育“心”希望

带队伍、育新人,在常规开展各类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的基础上,紧跟医学前沿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不断提升心血管疾病急危重症抢救水平和综合管理能力,是史志明近几年一直在做的事情。

正如他在新职工岗前培训班上讲述的那个病例,一名47岁的急性危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在转来之前,已辗转两家医院、被宣判救治无望,但接诊以后,市中心医院多学科团队依然全力而战,并肩化解了一道道看似不可能攻克的难关,最终创造了“起死回生”的奇迹。这不是偶然或侥幸,而是日积月累、厚积薄发的必然结果。

史志明除了想告诉青年医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是科学临床决策的前提,人体是精密复杂的,不能被定式思维框住,要有勇气放开手脚,大胆假设、小心求证,敢于挑战和创新,不断充实自己的专业能力和知识储备。他还想告诉大家,生命奇迹的出现,离不开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以及医护人员的全力以赴,这是三方共同努力的结果。于医者而言,要常怀感恩之心,感谢每一个患者和家属的信任,这是对自己医术、医品的最大认可。

在多年的临床工作中,史志明经历过无次数惊心动魄的危急重症大抢救,深知与心脏相关的疾病往往发病又快又急,黄金抢救时间却只有短短几分钟。胸怀大局的他真切感受到,医者的使命不仅仅是治病救人,更要主动扛起社会责任和担当,把心血管疾病防治知识送到基层,从“源头”降低心血管疾病患病率。

作为我市心血管介入质控部主任委员,史志明积极开展专业领域质控培训工作,把胸痛中心建设经验、心血管介入技术推广到基层医疗机构,定期下基层进行手术带教及义诊咨询活动,以期早日实现区域内医疗技术水平同质化。同时组织专业医护团队深入社区、学校、企事业单位开展健康宣教活动,普及急性心肌梗死的规范化救治流程及心肺复苏急救法,将“心梗拨打120,胸痛中心快救命”的理念推向大众。

行医之路,任重道远。史志明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一切只为让更多人拥有健康的心脏。

史志明心血管内科专家

临汾市中心医院副院长,心血管内科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兼职教授,第三届临汾市委联系的高级专家。中国心血管医生创新俱乐部(CCI)成员,山西省医师协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山西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山西省康复医学会心血管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临汾市卫健委心血管介入技术医疗质控部主任委员,临汾市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

荣获山西省抗击新冠肺炎个人三等功、农工党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山西省“三晋英才”支持计划青年优秀人才,临汾市优秀共产党员、临汾市提质强医医工程“百名学科带头人”“千名技术骨干”、临汾市“百名好医生”、临汾市优秀医师、临汾市十佳最美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专业特长:擅长冠状动脉钙化病旋磨、慢性完全闭塞病变逆行导丝技术等,在全市率先开展可降解支架植入、“零”造影剂介入治疗等技术。参与编写《心血管疾病鉴别诊断与治疗》《心血管内科治疗新进展》等著作多部。

出诊时间:周二 全天

出诊地点:解放路院区门诊楼二层(临汾市中心医院 李静)

[编辑:席亚文]
  • 黄河新闻网传媒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临汾拍客 更多>>
乡村旧貌换新颜
气温骤降 冬练不减
隰县:“三个十小事”宣传进社区
健康十小事 义诊进社区
碧波广场加紧建设
襄汾一小“数学游戏节”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