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人民医院王青:“镜”心“镜”力守护消化道健康

黄河新闻网 > 临汾频道 >  卫生健康新闻

王青自述:1967年,我出生在“千年药都”河北省安国县(现为安国市),10岁时,随着父母工作变动,举家搬迁到山西临汾。从“药都”到“尧都”,我的生活、学习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始终不变的却是我梦想——长大后成为一名治病救人、救死扶伤的医生。年幼时,爷爷、大伯等亲人生病时那种刻骨铭心的无助感,让我坚定地走上学医之路。

高中毕业后,我努力考上了山西中医学院,在5年的大学生涯中,源自对人体生理病理的好奇,我对医学产生了发自内心的热爱,在日复一日苦读中打下了扎实的医学理论基础。1991年,大学毕业后,我进入临汾市人民医院工作,成为梦想中的职业医生,在医院各科室经过两年轮岗工作后,最终我被分配到普内科工作。也正是从那时开始,我开始和消化道疾病打交道,为了尽快成长为独当一面的医生,那时我一边跟着科室的老医生出门诊、练技术、学经验,一边利用业余时间读医书、钻医术、练本领,很快就成长了起来。

随着内科学地不断发展和细分,1995年,医院组建成立了消化内科,我有幸参与其中,成为了一名消化内科医生。万事开头难,消化内科刚成立时条件非常艰苦,我们科和其他科室共用一个办公室,科里胃镜室只有一台胃镜,医生少、病人少、床位也少,我明白环境和条件短期无法改变,但我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自己的医疗技术,于是我开始千方百计地学习如何治疗消化内科领域疾病。

消化内镜在消化道疾病诊断和治疗中具有重要地位,它可以帮助医生直观地观察消化道内部的情况,还可以帮助医生及时、准确地诊断和治疗消化道疾病。我深知,消化内镜的操作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消化内科的专业技术水平,要想有所建树,必须练就过硬的消化内镜技术。一有空,我就泡在胃镜室,一边锻炼“站桩功底”、不断熟悉胃肠镜,一边加强操作练习,苦练手、眼、心配合程度。1999年,我有幸前往西安西京医院进修学习一年,系统掌握了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治及各种内镜下的诊疗技术。学成归来后,利用所学技术进一步为科里打开了发展局面。

2011年,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我成为消化内科主任。当时,科里现有医生普遍年轻、经验还不够丰富,内镜技术掌握率不高、操作水平普遍较低。科室应该如何发展?怎么才能给病人提供更好的治疗?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为了更好地开展科室工作,我前往山西省煤炭中心医院“取经”,在全国著名的消化内科和消化内镜专家、山西省消化内镜的学科带头人刘变英领导的消化内科学习了一个月,近距离了解了消化内科的前沿技术,系统学习了大医院开展消化内科工作和管理科室的经验。那段时期,多样化的内镜下治疗技术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从太原学习归来后,我从规范三级查房制度入手,要求每位年轻医生查房前都要翻阅医学书籍,针对病情找到理论支撑点,再结合老医生的查房反馈结果,进行分析与学习。同时,我从消化内镜操作技巧的“传、帮、带”入手,有计划地安排内镜操作实践少、操作技巧不高的年轻医生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专项学习,通过“老带新、熟带生、上带下”模式,帮助年轻医生快速成长,进而推动了全科人员的理论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

消化系统是人体八大系统之一,其复杂的组成决定了消化内科病种的繁杂。随着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消化内科治疗技术越来越向微创化发展,不断涌现出许多标志性的新技术,“3E”技术就是其中的代表。“3E”是指:经十二指肠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及治疗(ERCP)、超声内镜(EUS)、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这些技术不但可以确诊消化系统的各种疾病,还可以在不开刀、也不在腹部打洞的情况下,只需经过人体天然的生理通道就能完成疾病的治疗。与传统手术治疗相比,“3E”技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势。其中,ERCP术主要用于不开刀治疗胆胰疾病,因操作空间小、操作环境复杂、操作难度极高,被誉为“消化内镜皇冠上最璀璨的明珠”。

只有啃下最硬的骨头、攻下最难的技术,才能牢牢掌握发展的主动权。2013年,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我前往当时全国消化内科一流水平的上海长海医院进修学习,利用4个月的时间学会了ERCP术,回来后很快独立在临汾开展了这一技术,受到了医院和患者的好评。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尝到前沿技术在手的甜头后,我又派科里的两位副主任分别去中山医院学习了ESD术、去长海医院学习了EUS术,推动消化内科发展大跨步进入了“3E”时代,消化微创诊治水平也迈上了新台阶。之后,每名医护人员都要赴大城市医院进修成了科里的“规矩”,大家都从进修学习中掌握了许多前沿技术,练就了过硬的治病救人本领。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2014年,我们医院搬迁到河西新院区后,引进了一大批先进的设备,我们科的内镜中心陆陆续续添置了很多“神器”,拥有了世界顶尖的消化内镜系统奥林巴斯290、高清放大胃镜奥林巴斯260Z、奥林巴斯EU-ME2超声内镜、十二指肠镜、经鼻内镜、超声穿刺镜、飞利浦移动式C型臂X射线机,彻底补齐了设备上的短板。

拥有了先进的医疗技术和高端的医疗设备后,消化内科就像长出了两只翅膀的“白衣天使”,开始振翅高飞,即使面对急性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重症胰腺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等急危重症患者,我们团队也能高效抢救、有效救治。同时,我们将工作重点放在了消化系统癌症的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方面,通过精准识别微小病变,利用内镜微创手术把早癌“扼杀在摇篮里”,做到“发现一例早癌,拯救一条生命,幸福一个家庭”。

29年的时光转瞬即逝,我亲身经历了消化内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发展历程。目前科室年出院人数3000余人、年门诊人数4万余人次、年内镜检查量高达3万余人次,进一步逐渐缩小了与上级医院的差距,达到了省内第一方阵水平。我们通过持续与国内各大医院、医疗机构强化沟通合作,大力拓展新技术、新项目,使患者足不出市就享受到国内优质的医疗资源。

33年医师职业生涯,我和我的医院一路风雨兼程、共同成长,在治病救人、护佑健康的道路上一往无前。放眼未来,我和我的医院故事还将精彩延续:2024年下半年,随着医院新建完成感染性疾病楼,我们消化内科计划整体搬迁至新楼。新的环境、新的条件将为我们消化内科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将会秉持治病救人的初心,继续探索消化内镜的奥秘,当好广大市民消化系统健康的“守护者”。(临汾市人民医院)

[编辑:席亚文]
  • 黄河新闻网传媒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临汾拍客 更多>>
乡村旧貌换新颜
气温骤降 冬练不减
隰县:“三个十小事”宣传进社区
健康十小事 义诊进社区
碧波广场加紧建设
襄汾一小“数学游戏节”展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