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我的医院故事开始于1993年,那年我完成了护理学专业的学习后,走出了“象牙塔”,被分配至临汾市人民医院工作。自此,我正式穿上圣洁的白大褂、戴上了燕尾帽,成为急诊科的一名护士,开始了“白衣天使”的职业生涯。
急诊科是全院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初来乍到,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紧张忙碌的工作氛围:滴滴作响的监护仪、浑身插管的患者、脚下生风的医护人员……在这个与时间赛跑、为生命接力的“赛场”,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没有金刚钻,不揽瓷器活。科里的前辈们告诉我,作为一个护理工作者,光靠热情和微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有过硬的护理技术,从那时候起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练就一身为病人解除病痛的真本领。上班时,在前辈们耐心细致地言传身教下,我在工作实践中去学习、去积累,每一项护理都认真操作到位,不断提高紧急情况下的急救操作和急危重症病人的处理水平。下班后,我加班加点补充理论知识,日复一日地练习护理技能。很快,我便适应了急诊科这种强度高、节奏快、任务重的工作,全心全意投入到紧张的急诊护理工作中。
急诊室常常会有惊心动魄、争分夺秒的救人场景,在包扎止血、心肺复苏、开放气道、气管插管等操作过程中,必须快速、准确地配合医生执行每一项急救操作,齐心协力将患者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一次抢救短则半小时、长则几小时,但每抢救回一位患者,我内心总会被成就感填满,所有的辛苦和付出都值了。
急诊科护士生涯,我从来没有休过一个完整的假期,满腔的青春热血都奉献给了科室和医院。在这个医院最锻炼人的地方,我也成长为一名护理骨干,具备了过硬的技术、冷静的头脑以及强大的心理素质。经历了时间和岁月的沉淀,我褪去了刚上班时的稚嫩与青涩,工作阅历和经验有了质的提升,各项护理、急救技能也是游刃有余,我也从当初刚入职时的懵懂无知的“小白”,蜕变成一名能够真正救死扶伤的“白衣天使”。
2007年,根据医院发展需要,我被调往神经外科任护士长。神经外科是全院护理任务最重的科室之一,经常要面对手术后的脑外伤、脑出血、颅脑肿瘤等危重症患者,而且他们许多都存在意识障碍、躁动不安、丧失自理能力等情况,工作量大,护理难度高。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我明白成为护士长后自己肩上的担子和责任更重了,必须从各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给大家争当表率,这样才能当好护理团队的带头人。那时,神经外科各项医疗技术迅速发展,新的亚专业成立,手术方式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这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须适应技术发展新趋势,通过进修学习提高护理技术水平。在医院的牵线搭桥和大力支持下,我先是在天津市第三医院进修学习,后来又连续两年参加了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临床护理实践与培训学习班,深入系统地学习了神经外科领域各种急危重病人的急救及观察护理,把先进的护理技术和护理理念带回了临汾。近年来,我又积极带领团队开展适合神经外科患者的中长导管置入技术,解决了患者输注刺激性药物、长期输液需反复穿刺带来的痛苦,一次置管直至出院,赢得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和好评。
我经常给团队强调:“没有突然出现的病情变化,只有病情的变化被及时发现”。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多,病情变化快,尤其是很多患者伴有昏迷不醒、大小便失禁、躯体移动障碍等情况,我们护理团队必须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为了患者”的服务理念,扎实落实基础护理及各项核心制度。
神经外科的病情观察,除了要观察患者的神志外,最主要的是观察瞳孔。对重症患者,每小时都要用瞳孔笔观察患者瞳孔情况,一旦出现瞳孔变化,很快会危及患者生命,必须第一时间通知医生进行紧急救治。不管是白天还是深夜,大家值班查房的时候总是注意力高度集中,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与耐心,仔细观察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和监测指标,不放过任何病情变化的蛛丝马迹,守护好最后一道“生命防线”。
每一个生命都是可贵的,所以我们神经外科护理团队总是把病人放在第一位,拼尽全力去挽救每一个生命。无数个寂静的夜晚,我和团队坚守在护理一线,在别人困得连眼皮都睁不开的时候,我们却用“火眼金睛”洞察患者身体的微妙变化,果断迅速、及时准确地处置病情,为最终抢救赢得最宝贵的几分钟甚至几秒钟,用有温度、有深度的专业服务,配合医生将患者从鬼门关拉了回来。
众所周知,护士非常辛苦,神经外科护士更是如此,加班加点已经是司空见惯。每一个万家团圆、辞旧迎新的春节,我们依旧会坚守在岗位上,兢兢业业看护着无法出院的重症患者。护士长的工作内容繁杂,既要管好护理主业,又要管理科室的行政事务,还要协调医护、护患以及科室之间关系,无论是合家欢聚的时刻,还是难得的休息时间,只要单位一个电话打过来,不管在白天还是深夜,我就会义无反顾地赶往医院,因为我深知:护理无小事,责任重泰山。既然选择了护士这个职业,就要用心去对待这份工作,将心比心去善待每一位患者。
用真诚的爱抚平病人心灵的创伤,用火一样的热情点燃他们战胜疾病的勇气,让病床上的患者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生命的尊严,这正是我们护理工作的意义所在。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从事护理工作以来,我多次荣获全市“护理服务明星”“医德医风先进个人”等荣誉,我们科也多次被评为省、市级巾帼标兵岗、优秀护理示范岗,这些荣誉都是对我们护理工作的最佳褒奖。
既然选择了远方,便只顾风雨兼程。31年的护理生涯,我把最美好的青春年华献给了最热爱的护理事业,执着的坚守,是我对护理事业最长情的告白。虽然年华已逝、青春不再,但初心依旧不改,今后的岁月中,我将继续与患者同行,用心、用力、用情提供优质服务,做一个有温度的白衣天使,用爱心点燃患者康复的希望。(临汾市人民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