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汾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⑦|襄汾县专场
   2024-12-11 17:01:08   来源:临汾发布

12月11日上午,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襄汾县专场。襄汾县委副书记、县长杜斌介绍了襄汾县高质量发展总体情况,并与襄汾县委常委、副县长周建民,副县长李晓斌、张海荣、樊国琴分别回答了记者提问。发布会由临汾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一级调研员李峰主持。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一级调研员李峰:

大家上午好!欢迎出席临汾市人民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今天进行临汾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7场——襄汾县专场。

为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相关情况,今天我们邀请到了襄汾县委副书记、县长杜斌,县委常委、副县长周建民,副县长李晓斌、张海荣、樊国琴,请他们为大家介绍相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朋友们关心的问题。

今天的发布会共两项议程:一是请襄汾县委副书记、县长杜斌同志介绍相关情况;二是回答记者的提问。下面我们依次进行。

首先,进行第一项议程,请襄汾县委副书记、县长杜斌同志介绍情况。

襄汾县委副书记、县长杜斌:

很高兴与大家见面。首先,我代表襄汾县委、县政府和50万丁陶儿女,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襄汾发展的各位媒体朋友,表示真诚的感谢!

襄汾是临汾市重要的经济大县、人口大县、文化名县,我们紧跟全市“三个努力成为”历史方位,聚焦“农业三地、工业三区、文旅三标”,立足“建制度,把大局;理旧账,稳全局;上项目,开新局”这个抓经济、促发展的“三步走”思路,在支柱产业——钢焦企业大量搬迁关停的特殊形势下,砥砺奋进、迎难而上,正在实现县域经济“凤凰涅槃、浴火重生”,朝着“重塑大县荣光,再铸强县辉煌”的目标阔步前行。下面,我分五个方面向大家介绍。

一是“强”工业。我们全力将企业搬迁关停之“危”转化为工业根本转型之“机”,以“新兴产业强突破”为引领,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新能源产业招引了隆捷星光伏、北方明星储能电站等项目,新材料产业实施了明瑞负极材料、芯科联芯片、中升精品钢等项目,新装备产业建成了运达风电、诚荣装备等项目,基本形成了襄汾工业体系新的“四梁八柱”,为工业接续发展打好了坚实基础。全县新质生产力项目数量占工业项目的比重上升为35%,一次深刻的产业更新迭代正在丁陶大地孕育兴起,襄汾工业体系日新月异、欣欣向荣。

二是“旺”文旅。我们全力推进“一都一城一村”文化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建设,尧都陶寺声名远播,博物馆盛大开馆,成为展示中华文明的重要窗口,各方游客络绎不绝;汾城古镇燃爆全网,紧抓《黑神话:悟空》带来的泼天流量,成为“跟着悟空游山西”的热门打卡地;丁村景区乘势而上,博物馆项目稳步推进,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焕然一新。“一都一城一村”连接全县5个A级景区、8处国保、1020处文物,使得襄汾文化、文旅品牌叫响全国,今年接待游客268万人次,创历史新高。

三是“美”乡村。我们围绕农业“特”“优”发展,粮食总产稳定在4.5亿公斤以上,连续三年稳居全省第一;蔬菜、水果、中药材、畜牧业齐头并进,产值保持在全市第一方阵;拥有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3家,名列全市第一。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深入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植绿护绿专项行动,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次第展开。

四是“惠”民生。我们坚持民生投入只增不减,2023年民生支出达26.5亿元,占财政支出的84%,民生福祉不断跃升。我们努力推进城市“双品质”建设,莘园成为新晋网红打卡地,敬德西街提质焕新,各处便民市场、停车场有序开放,五条路网建设实现城市框架历史性拉大,汾河城区段新建灯光、音乐喷泉液压坝和五彩花田、碧波广场、彩色步道等休闲场所,襄汾县城颜值气质“兼修”。我们还努力打造教育、医疗、就业、社保等普惠性民生品牌,大力提升群众的幸福感。此外,丁村旅游公路、滨河东路绿化、公办托育中心、“路灯点亮”工程等大批民生项目竣工投用,让更多群众感受到发展带来的变化。

五是“守”底线。我们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坚决筑牢守好底线,创新性实施安全生产特别工作机制,推动安全形势逐年向好;稳步改善生态环境,空气质量达历史最优指数;扎实推进“非农化”“非粮化”动态巡查,耕地保护得到全面加强;持续深化“平安襄汾”建设,人民群众安全感不断提升。当前的襄汾,社会稳定、经济向好,正用底线性工作的持续正常时间,换取不断蓬勃发展的广阔空间。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扎实开展“冬季行动”,千方百计稳增长、加力奋进促转型、全力以赴保安全、持之以恒惠民生,为实现“三个努力成为”贡献更大力量。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一级调研员李峰:

下面,进行第二项议程,回答记者提问。按照惯例,各位记者在提问前先通报所在新闻单位的名称。请开始。

山西日报社临汾记者站记者提问:

我们关注到,襄汾陶寺遗址博物馆开馆运营,成为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又一重要平台,请问下一步有哪些针对性的工作举措?

襄汾县副县长樊国琴:

11月12日,陶寺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展出陶寺出土的珍贵文物230件(套),全面展示距今4300年到3900年陶寺文化的考古发掘与研究成果。下一步,我们将打好“三张牌”,让更多的游客走进陶寺、体验陶寺文化,一起探寻早期国家的恢宏图景,共同感悟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

一是打好文化内涵牌。拓宽博物馆展示功能,综合应用AR、VR等不断升级的数字技术,开发沉浸式、数字化体验场景,让游客“身临其境”的进行体验。加快推进考古遗址公园的项目建设,让承载中华文明价值符号的陶寺遗址“活”起来。

二是打好宣传推介牌。通过“线上+线下”全方位、多层次宣传推介陶寺遗址,“线上”名家直播讲座、网红带领“云”旅游,“线下”广泛投放宣传册和小视频、与国内外顶级博物馆开展良好互动,不断提升陶寺文化、尧文化的知名度、关注度。

三是打好文旅融合牌。在做好陶寺遗址保护利用的基础上,打造以“一都一城一村”为引领,连接全县3个4A级景区、2个3A级景区的精品旅游路线,同步优化各个景区运营管理及餐饮、住宿、交通等服务品质,让更多游客玩得好、吃得好、住得好,打响“旅游满意在襄汾”品牌。

我们热忱地欢迎大家走进襄汾,一起感受人类起源的熠熠薪火、最初中国的文明曙光、《黑神话:悟空》中的绝美古建。襄汾值得期待,定当不负所望。

山西广播电视台晋南工作站记者提问:

我们了解到,襄汾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县,下一步如何推动农业“特”“优”发展?

襄汾县副县长张海荣:

襄汾历来是农业大县,素有“金襄陵、银太平”的美誉,是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小麦单产提升整建制推进县、全国最大的生地营销基地、全省小麦粉加工第一县。我们将坚决贯彻农业“特”“优”发展战略,聚焦“农业三地”目标,推动襄汾由农业大县向农业强县转变。

一是稳定粮食生产。坚决扛牢稳粮保供政治责任,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全面推广良田、良种、良法、良机、良制“五良”技术,确保粮食种植面积稳定在120万亩以上,产量稳定在4.5亿公斤以上。

二是做强优势产业。我县的中药材、蔬菜、水果、食用菌、畜牧业和面粉加工等具有比较优势,我们将立足这些资源禀赋,推动农业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多元化迈进。中药材产业方面,积极推进与省医药集团合作,在仓储中心、交易市场、饮片加工等方面取得突破,逐步建成区域性中药材产销中心,叫响“中国地黄之乡”品牌;面粉加工业方面,大力推广强筋、富硒、黑小麦等特色小麦种植,引导面粉加工企业深加工、精品化,做强产品研发、包装、销售,提升襄汾面粉知名度。

三是拓宽增收渠道。我们将增加农民收入作为“三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探索农业生产托管模式,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做强“襄汾烧饼”等特色劳务品牌,促进“农业+文旅”融合发展。同时,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集中力量办好“农村供水、乡村道路、污水治理、垃圾清运、农村改厕”等大批群众可感可及的“身边事”,让大家生活更具获得感、幸福感。

山西法治报临汾记者站记者提问:

晋作家具是襄汾的传统技艺,也是临汾唯一一家省级重点专业镇,请问襄汾是如何推动晋作家具产业做大做强的?

襄汾县副县长李晓斌:

晋作家具制作,在襄汾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也是广大群众增收致富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县坚持把晋作家具产业作为工业经济“特色产业强提升”的重要一极,通过“政策扶持、搭建平台、提升品牌”等措施,推动晋作家具实现质的飞跃,行业市场主体超千家,年产量达4.5万件,在全国同行业市场占有率达10%左右。

2023年,晋作家具荣膺全市唯一一家“省级重点专业镇”。借助这一金字招牌,我县乘势而上、真抓实干,推动晋作家具专业镇高质量发展,走出山西、享誉全国。一是制定一个发展规划,围绕“产品、设计、品牌”三要素、“工厂、销路、枢纽”三要点,我们与省社科院联合编制了“五年发展规划”,为晋作家具找准了前进方向。二是启动一个枢纽建设,着眼长远布局,启动了专业镇会客厅建设,打造地标性的展示中心,为提升品牌知名度、扩大市场占有率打好基础。三是进行一次考察学习,远赴浙江省东阳市考察学习家具小镇的建设思路、品牌创建、产业集群等先进经验,进一步拓宽了发展路径。四是举办一次技能大赛,举办了首届晋作家具制作技能大赛,弘扬“工匠精神”,选拔培养人才,为专业镇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五是开展一次展销活动,在临汾市区红星美凯龙商场,举办了为期1个月的文化体验月活动,进一步打响品牌,推动晋作家具走进千家万户。

我们诚邀大家来襄汾,体验“晋作之美”。

记者观察记者提问:

近年来襄汾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请问采取了哪些针对性的措施?

襄汾县委常委、副县长周建民:

襄汾过去在安全生产上有过深刻教训,近年来,我们将安全生产作为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创新性实施了安全生产特别工作机制,超常规开展隐患排查整治,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逐年向好,持续保持“双下降”趋势,2023年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66.7%和80%,为近年最好水平。

一是高站位明责任。坚持安全生产第一议题制度,每月县委常委会听取汇报、研究安排重点安全生产工作,连续四年下发安全生产工作的一号文件,把安全生产会议作为开年第一个大会,持续释放“狠抓安全生产不放松”的强烈信号,县四大班子领导深入乡镇、企业包联包保安全生产工作。制定全县《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监管实施清单》等文件,明确了全县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管理和监管责任,实现全覆盖、无空白。各乡镇、各部门严格落实属地监管和“三管三必须”责任,把安全生产责任压到最基层、最末端一线,全力以赴抓好安全生产各项工作。

二是建机制严监管。我们全面实施“163”工作举措,扎实开展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开展了非煤矿山大整治、洗选行业大提升、工矿商贸大清查、消防安全大创建、违法违规大排查等专项行动,对全行业、全领域进行大起底大巩固大提升,实施一项安全生产特别工作机制,落实六大制度,做好三方面工作,着力化解重大风险、努力减少一般事故、遏制较大事故、杜绝重特大事故,先后开展了洗(选)煤、冶金工贸、危险化学品、消防等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从安全标准、精细管理、基础能力等环节入手,系统性打造标杆企业、标准行业,以点带线、以线带面,从点线面多维发力,用“标准化”书写襄汾安全高效发展答卷。

三是广宣教求实效。广泛开展安全生产宣教活动,大力实施“配备安全监管员,悬挂风险警示牌,召开警示教育会,组织安全培训考试,开展风险隐患大检查”的“五个一”行动,强化安全警示教育和培训考核,持续抓好全员安全培训,营造了“全民讲安全、全员管安全、全县抓安全”的浓厚氛围。

我们将牢固树立“两个至上”理念,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事事行动在前”的执行力,抓紧抓实安全生产各项工作,推动安全形势持续稳定向好。

临汾广播电视台记者提问:

我们知道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襄汾原来是全市的工业大县,后来面对环保的压力相继关停了大量企业,然后面对这样的困境,襄汾做了哪些转型的努力,能不能详细介绍一下?另外,今年有一波《黑神话:悟空》的流量,襄汾汾城古建也“蹭”了一波流量,想问一下,襄汾在文旅融合上具体的举措和想法?

襄汾县委副书记、县长杜斌:

先回答第二个问题。襄汾作为文化名县,我们坚持“无工不强、无农不富”,就是要工业强县、农业富民。同时我们深知“襄汾的长远发展,根本在文化,长远在文旅”,也就是说我们襄汾最大的底蕴是厚重的历史、深厚的文化。近年来,襄汾提出建设“一都一城一村”文化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和“文旅三标”的长远目标,就是要把陶寺遗址、汾城古镇和丁村景区,连接全县众多的文化文物资源,全力打造精品旅游。经过接续努力,我们的“一都一城一村”取得了卓有成效的业绩。下一步我们将接续发力,让优质文化资源真正在助推经济发展、稳定社会事业上起到更大的作用。关于汾城古镇,我们一方面是深化古建的保护,另一方面就是要开发古建的价值。我们根据上级关于《黑神话:悟空》火爆以后的统一安排部署,第一时间将汾城古镇向群众开放,随后我们还要统一规划、统一设计,将汾城古镇打造成A级景区,让其更好地展示传播中华文明。

再回答第一个问题。襄汾作为工业大县,曾是全市、全省重要的焦化、冶金、建材基地,工业经济一度占到全县经济总量的73%,而其中钢焦产业更是占工业体量70%以上。随着产业政策的调整,我县钢焦企业几乎全部搬迁关停,工业产值由高峰时400亿元下降到2024年80亿元。对此,我县牢牢把握“时”与“势”,将“产业阵痛”转化为“工业升级、生态改善、绿色发展”的机遇,形成了工业经济“根本转型、长远布局、重新启航”的良好态势。

一是明思路、定方向。我们提出“坚定信心比黄金重要,找准方向比黄金更重要”,经过科学谋篇布局,确定了“工业三区”目标,找准了“新兴产业强突破、传统产业强延续、特色产业强提升”的主攻方向。新兴产业强突破,是工业转型的着力点和重点,我们锚定“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产业,将其作为强县战略来打造。当前,新能源重点实施的光伏、风电项目投资达43亿元,新材料重点实施的锂电池、特种钢、医药、芯片项目投资达78.2亿元,新装备重点实施的风电设备、高端装备制造项目投资达67.5亿元,挑起了工业经济“新大梁”。传统产业强延续是指我们推动原有保留的钢铁、铸造、洗煤、水泥等产业持续技改升级,不断提升产品的附加值,延续传统产业的发展动能。特色产业强提升是指我们以“晋作家具”为引领,带动农副产品加工、面粉业、造纸业、中药材等特色轻工业踏上新的征程,将其作为富民产业来发力。

二是大招商、招大商。我们将招商引资作为工业转型的致胜法宝,秉承“三优六商”理念,持之以恒大招商、招大商,2023年以来签约了16个含绿量、含新量高的项目,签约金额达150亿元,今年有运达风电、芯科联芯片、西美食品、诚荣装备等项目建成投产,还有明瑞负极材料、吉利商用车、国林碳汇等项目正在加快推进,为工业转型注入了强劲动力和源头活水。

三是强园区、优服务。我们将工业转型发展的重点放在了开发区建设上,积极打造开发区“升级版”,园区道路、电力、绿化、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日趋完善,22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鳞次栉比,1000亩的标准地滚动储备,时刻等待着优质企业合作。同时,我们以真诚服务,把企业的事当自己的事来办,用真心真情感动了无数客商,促进了各类先进企业不断落地襄汾。

真诚邀请大家多到襄汾实地走访,亲身感受真实、立体、全面的丁陶大地,我们期盼与大家同“襄”约、共“襄”赢!

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一级调研员李峰:

由于时间关系,今天的记者问答环节就到这里。非常感谢杜斌同志、周建民同志、李晓斌同志、张海荣同志、樊国琴同志出席市政府新闻办新闻发布会,非常感谢各位记者朋友的参与!

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到这里,祝各位工作顺利,生活愉快!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