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乡村振兴的时代浪潮中,山西侯马农商银行凭借创新之举,成功打造出零售转型的“侯马样本”,为地方经济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自精微快贷上线以来,侯马农商银行成绩斐然,在短短32天内便精准投放小额贷款至881户,授信总额突破1亿元大关。此后发展势头愈发迅猛,77天授信总额突破5亿元,150天突破9亿元,172天更是突破10亿元,成为山西农信系统信贷业务深度转型的典范,吸引众多同行前来交流学习。截至2024年12月末,该行实现有效授信户数达8455户,授信金额高达10.34亿元,户均签约额度12.23万元,户数用信率47.54%,金额用信率36.59%,平均用信利率5.46%,且按月结息率达到了100%,曾经沉寂的侯马农商银行由此焕发出蓬勃生机与活力。
侯马农商银行之所以能取得如此亮眼的成绩,得益于其独特且行之有效的发展策略,以服务为核心,留住客户;以数智技术为支撑,防控风险;以自身实力为底气,站稳市场,通过高效、便捷、灵活的金融服务,实现了高质量发展,实现了自身的“三个转变”,更加贴近市场、贴近客户,向“现代化金融企业”的目标大步迈进。
在发展理念方面,侯马农商银行积极转变思路,制定了“三位一体”的“1166”发展模式。该行对标借鉴行业内先进行社的成功实践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科学规划出“文化引领、零售转型、绩效改革”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通过重建模式、机制、生态,重整队伍,重振士气,重塑形象,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明确了清晰的路径,找到了关键的突破口。在这一过程中,该行将省农商行企业文化与自身发展紧密结合,对企业文化建设、文化品牌打造以及对外形象进行了重新定义和定位。秉持“用精诚打造普惠银行、将零售做到无微不至”的文化导向,精心塑造出了具有鲜明特色、凸显新质生产效率的“精微银行”品牌形象。
金融服务理念的转变同样是侯马农商银行改革的关键一环。该行始终秉持“让老百姓的信用产生价值”“让更多老百姓有尊严地享受金融服务”的理念,结合农村生产经营的特定周期,对农户小额信用贷款的用途进行了更宽泛的设计,将其定义为“家庭性生产经营”,使信贷产品的应用领域得到极大拓展。同时,针对10万元以下的农户,创新制定了小额贷款“1552”准入标准,让侯马三乡五办的老百姓无需托关系、找人,就能凭借纯信用、低门槛、全线上、高额度的方式,拥有随用随借、随有随还的“家庭备用金”,极大地提升了农户的金融获得感和生活幸福感。
产品设计理念的转变也为侯马农商银行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该行深知“好的产品得有叫得响的名字”“产品在于精,而不在于多”,将实现共同富裕作为服务地方经济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信贷产品命名为“共富”系列。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在省行6大系列36款信贷产品的基础上进行精选整合,结合侯马当地的产业特色,针对农户、商户、居民、小微企业等不同客群,打造出了多层次、广覆盖、差异化的信贷产品体系。虽然表面上产品数量有所精简,但实际上却覆盖了全部客户群体,满足了不同客户的多样化需求。
在营销方面,侯马农商银行通过新质强营销,成功拓宽了市场空间。该行从构建“大数据+铁脚板”服务模式入手,引入“精准画像、精准拓客、精准跟踪”的“三精”营销策略,通过专业讲师的集中培训和指导老师的实战跟进,有效推动了培训成果的转化和巩固,成功打通了一线人员走访营销中“不会营销、不会走访”的难点痛点。同时,该行注重“柜内”与“柜外”的紧密对接,升级厅堂营销模式,利用360度客户办理金融业务的行为功能画像功能,提前获取客户金融产品使用信息,深入分析客户潜在需求,充分发挥新柜面系统的操作优势,实现金融产品的精准推荐,让数据多“跑路”,让员工少“跑腿”,有效挖掘了营业网点的营销潜能。此外,该行积极推行“全员”“全民”协同战略,通过在辖域内的相关专业市场、小微企业聚集园区、农村广泛发展合作伙伴(渠道商),以分销办理业务赚取佣金等方式实现流量共享,让商户、企业、村干部、市场管理方都有机会成为“客户经理”,打破了客户边界,将全员营销升级为全民营销,实现了获客、活客的多向引流联动营销,从而有效触达了市场上的所有客户群体。
新理念与新科技的应用,极大地激发了侯马农商银行的改革新活力。该行积极缩减中后台人员编制,推动后台人员向客户经理转岗,使从事信贷人员的占比达到38.74%。在风险管理部下设集中授信审批中心,创新推出“客户经理双人实地+客服远程面签”的数字化信贷新模式,细化贷前、贷中、贷后尽职免责标准化作业流程,让客户经理在工作中放下顾虑、轻装上阵。同时,该行打破“大锅饭”模式,推行“分餐制”,根据全年不同时间段的业务重心,动态调节相应指标的考核权重,制定各岗位各层级的薪酬考核办法,对营销、调查、签约等工作进行差异化计价,员工工资倍差最高可达3.9倍,同岗位工资最大倍差达3.5倍,实现了考核从“平均主义”到“按劳分配”的重大突破。该行统筹“质”与“量”,内外兼修,制定切实可行的目标任务,将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将精准与高效转化为发展的推动力,在零售转型的道路上“步步为营”,日日创新。该行人均产能实现34.22万元,较同期增加6.56万元;网均产能实现656.22万元,较同期增加118.53万元,产能得到显著提升,达到了新质“激励增效”的发展目标。 (卢耀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