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县林业局:“人防+技防+机防”层层织密森林“防火网”

黄河新闻网 > 临汾频道 >  临汾自然资源

节日期间,人们走亲串门,人员流动大,农村社火集会活动多,加上近期天干物燥,森林防火形式严峻。为确保全县森林资源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古县林业局积极采取“森防队伍+监测平台+无人机”的“人防+技防+机防”森防工作模式,构筑起全时段、无死角、立体式、高效精准的森林防火安全保障巡查巡护体系。

森林防火重在防范,贵在精准,实在守护到位。“尽职尽责护好山、守好林,护的是咱老百姓的‘金山银山’,守的是咱们祖祖辈辈赖以生活的家园。”质朴的话语,道出了古县林业局护林员杨俊峰护林、爱林的真挚情感。杨俊峰告诉笔者,他自小就生活大山里,对家乡的一草一木充满情感;他负责的林片区域有四五千亩,共计三条进山路,五个岔路口、六个山头,巡查路程长达二十多公里,骑乘摩托加步行,巡护一次需七八个小时,从去年森林防火特险期到今年正月,除了雨雪天气,他每天都要亲自进山巡查一遍,从未间断。“护林防火关键,一是要守好路口,严禁人员携带火种上山;二是严禁林区周边一切野外用火;三是重点做好智障人员看护工作。”是杨俊峰多年护林防火总结的经验和工作要点。

像杨俊峰一样,古县全县共有220名护林员每天都坚守在各自负责的包片林区,保持高度警惕、高密度巡查。与全县范围内的19处防火站卡、12个管护站、22个瞭望点,密切配合、协调联动,常态化管好“五边”,全天候看守“五口”,精准化守好“五头”做到森林防火处处有人防,时时有人守。与此同时,在森防特险期间,古县70多名专业森防队伍携带装备器械,拔寨起营,兵分三路,驻守在全县北、中、南三个重点林地区域,全天候携装入山,做到有火灭火,无火巡查。共筑森防安全人防“铜墙铁壁”。

为补齐山高路远、人力短时难以达到的区域以及夜间森防安全巡护力度弱这一短板,全时段做到森防安全高效、精准、立体、全覆盖。古县不断加大林火“机防”“技防”等现代化、智能化森防安全监测设施设备投入,通过数智赋能,实现“一键森防安全巡查”和线上森防安全巡护调度。给森林防火工作配备上了“千里眼”“顺风耳”。

“这是我们2024年投资100万元,建成拖入使用的无人机自动巡查系统。无人机的升降‘机巢’布设在古阳、北平两个乡镇的楼顶,工作人员不需爬山,足不出户,在办公室轻点一下鼠标,远在10公里外的无人机就会自动起飞巡航。”在古县林业局二楼森防监控中心,负责人李东娟一边认真察看正在林区上空巡航的无人机实时回传的巡查画面,一边向笔者介绍。“‘机巢’就相当于在室外给无人机按了一个家,无人机起飞时‘机巢’就会自动打开,返回后会自动关闭,返回‘机巢’的无人机可以自行完成充电,数据上传等工作。两架无人机每天分别共巡航10次,单次巡航半个小时,巡查半径5公里,约100多平方公里。与护林员巡护时间形成对冲,在护林员用餐等空档期间可以增加巡航频次”。

除了无人机自动巡航系统,古县林业局还先后投资545万元,打造了森林资源监测平台、林长制综合平台,目前森林资源监测平台共完成15套远程视频监控基站、19个火险因子采集系统建设,实现森林防火重点林区全覆盖,监控基站采用热成像原理,一旦发现热点及火情系统会自动报警起到防火预警作用。林长制综合平台则是一款针对全县护林员巡护巡查同步使用的平台,可以对护林员每天巡查时间、巡查区域等进行实时查询,在防火重点时段对护林员巡查工作进行线上调度,使各项巡护工作精准落实到位,真正起到远程监督、指挥、调度作用。

目前,古县山头有人守、机在空中巡、科技赋能、联合作战的“人防+机防+技防”林业森防工作模式正在日夜高效运转,安全守卫着古岳大地、绿水青山。(郭志瑞 闫福平

[编辑:席亚文]
  • 黄河新闻网传媒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临汾拍客 更多>>
临汾经济开发区元宵节社火展演
“跟着悟空过大年” 特色文旅记忆深
古县举办元宵街头社火展演活动
人勤春来早,奋进正当时
小西天雪佛禅韵
小西天彩塑保护修复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