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记者探访“霍州年馍”(图)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讯 在晋南临汾一带的农村,每逢进入腊月二十三以后,献灶君、扫房子、蒸年馍、办年货、搭油锅、磨豆腐等年俗便件件摆开,而蒸年馍更是家家离不了。近年来,随着“霍州年馍”的色、形、口感等制作工艺的不断改进,逐渐声名鹊起,已成为当地年俗中的一个象征符号。

1月19日,黄河新闻网记者与临汾拍客团来到了霍州许村,也体验了一次蒸年馍的乐趣。

图为蒸年馍的第一步:揉面。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衡艳蕾 摄

一个个面团在当地妇女的手中能够获得“新生”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衡艳蕾 摄

作为“不速之客”的我们也加入了蒸年馍的队伍中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衡艳蕾 摄

图为初学者用小梳子为年馍“造型”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衡艳蕾 摄

图为本网记者用相机记录当地年馍的制作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衡艳蕾 摄

图为登高馍,由圆形面陀和红枣累加而成,象征步步登高,事业兴旺之意,是春节期间最有分量的,款待贵客的必备主食。是年馍中的“高贵馍”。

图为手馍,把面团加工成人手的形状,一人一双,象征 “勤劳致富”,过去只有男子有资格食用,现在女子也有食用的资格了,说明女子在家庭致富中起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是年馍中的“致富馍”。

霍州年馍由于发面不打碱,在作好后要“躺”在棉被“暧和”一会儿才可以上蒸笼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衡艳蕾 摄

图为做好的年馍上蒸笼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衡艳蕾 摄

传统的手工年馍要用农家火炉来蒸馍,这个时候火炉里的火是最重要的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衡艳蕾 摄

图为蒸出笼后放在簸箩里自然凉凉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衡艳蕾 摄

[编辑:霍瑞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