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临汾讯(记者 张建峰 张李鹏)张杰,山西曲沃人,中共党员,天津大学2020届硕士研究生,2020年山西省委组织部定向招录选调生,临汾市卫健委四级主任科员,现挂职临汾市浮山县北王镇杨村河村支部书记助理。
青春是贴在张杰身上最鲜活的“标签”。向上生长,向下扎根,让时代记住青春的“模样”,自踏入浮山那一刻起,张杰就暗下决心一定要在基层干出个样子来。
2021年8月13日,27岁的张杰第一次来到杨村河村,步入新的工作岗位,面对陌生的环境,他没有胆怯退缩,而是积极主动,上门走访,入户进田,与村民聊家常,与干部谈心得,了解每家情况,听取他人意见……
用脚步丈量土地,用语言拉近距离,用实践熟悉岗位。经过近一年来的不断融合,张杰实实在在地“沉”到了基层里,也成为了地地道道的“村里人”,赢得了大家的信任。
2021年9月,张杰查看因雨灾受损农作物。
真诚之心 做群众生活“贴心人”
在当地村民的印象中,张杰总是在忙。事无巨细,只要村民有需求,张杰就会耐心帮助解决。调节手机字体大小、修电视、打印文件……慢慢地,这个热心、细心、能干的男娃逐渐打动了村民们,取得了大家的信任。
“其实村里的老人都是非常健谈、朴实的,就像家里的爷爷奶奶一样,进了家里就问你需不需要水、要不要坐下、要不要吃的……甚至有时让我有回家的错觉,感觉很温暖。”张杰说到,积跬步、至千里,在一次次的跑腿中,他逐渐发现了这些朴实村情中蕴含的宝藏。
有一次,一位老人亲自拎着几斤面粉走到张杰的工作处说到:“娃,你一个人在这工作吃饭也不方便,这点面你拿着吃。”简简单单的东西,却让张杰温暖许久,因为那是来自群众的、被认可的、幸福的感觉,是渗透在基层工作中的成就感。
张杰在帮助村民晾晒玉米
服务之心 做基层工作“勤务员”
晚上加班,对张杰而言已是生活常态。2021年的某天晚上,张杰突然收到来自北王镇政府的通知,需要参加当晚紧急会议,杨村河村距镇上路窄弯多,那时候张杰刚刚入职不久,人生地不熟,且为“驾驶新手”,对他来说无疑是个巨大的考验。
赶到会场时,他已紧张得满头大汗,但总算没有迟到,等到会议结束已是凌晨三点,他又默默地开车返回村里。
回到村里,张杰似乎已经忘记了疲惫,一头又扎进电脑前敲打着键盘,因为刚刚结束的会议需要安排部署相关工作,况且明天早上还有工作需要准备材料,当完成这一切后,张杰抬起头看了看表,已是早上8点钟。
村里的信息工作综合性很强,千头万绪,没有求真务实的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很难胜任。面对年底“脱贫攻坚后成果评估”工作,张杰几乎是夜以继日的工作,白天挨家挨户登记收入,晚上一本本的整理资料……数据是枯燥的,但当沉甸甸的资料捧在手里,工作即将圆满完成的瞬间,张杰充满了喜悦。
西瓜种植试验田及经营模式图解
责任之心 做乡村振兴“引路者”
杨村河村地理位置偏僻,自然条件较差,农业基础薄弱,耕地以旱地为主。主导产业是玉米,农民思想保守,导致产业结构单一,农民增收困难。
“村里没有产业怎么办?”“没有产业如何才能发展?”“当地有什么优势可循?”在杨村河村逐步站稳脚跟的张杰开始沉思起来,如何才能找到杨村河村的“致富密码”?
针对这一现状,张杰积极开展调研,到处取经,多次沟通,发现大家都非常认可“浮山西瓜”,最终他选择利用“浮山西瓜就是甜”这一口碑,在村里种植西瓜。可在西瓜的“品种”上又犯了难,有的品种虽然成熟早,但是皮薄、瓜小不易运输,有的品种虽然甜但是不适应当地土壤和气候。为了寻找到合适的种子,张杰和村委其他骨干力量,上网查,找专家,寻建议,最终敲定了“西农8号”品种。
西农8号具有长势强、高抗枯萎病,耐重茬,坐果力强等优势,况且还是耐贮存、储运。
西瓜种上了,玉米也不能丢。面对仅有的土地资源,如何在农业种植结构上“精打细算”,打破以往“一田一种”的传统种植模式,张杰和村委班子成员亲自试验,采取了“西瓜+玉米”的混种项目。
为转变村民的思想,打消村民“有产能无销路”的后顾之忧,张杰向他们提供种子,由村民进行种植和管理,待西瓜成熟后,统一收购,这样下来,预计每亩地可增加收入三千余元。此外,张杰还积极为村民争取实用技能培训机会,进一步提升村民致富意识和能力。
虽然在杨村河村的时间不长,但张杰已经完全把自己当成了村里的一份子,未来,他想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让村民过上更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