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非遗”消夏 尽显传统文化魅力

7月23日,隰县城南乡千家庄举办消夏文艺演出,村民们表演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响铃高跷和花伞秧歌,让观众在欢声笑语中享受了传统文化的盛宴。

隰县千家庄响铃高跷源于清朝末年,因跷腿拴有响铃而得名,是当地百姓在春节、元宵节闹红火时的重要文艺形式,以其新、奇、独、难的表演特点最被人称道,表演时进行跳桌子、上高台、叠罗汉、劈叉、拉骆驼等高难度动作,百余年来,受到当地民众的广泛欢迎,多次受邀赴各地演出。

隰县花伞秧歌是一种十分古老的民间表演艺术,它起源于我国古老的祭祀活动。清朝初期,陕北逃荒难民把花伞秧歌带入隰县距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最初是向神灵祈福,祈求平安。后被隰县民间艺术所吸收,融合,逐步变成了自己的独特艺术风格,成为广场大型民间歌舞表演的艺术形式。因执伞者手持花伞领头舞蹈,故称“花伞秧歌”。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郝微微 摄

[编辑:乔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