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吉县车城乡曹井村孤儿于倩倩健康成长纪实

黄河新闻网 > 临汾频道 >  文旅临汾 > 

【编者】“于倩倩被山西师范大学免费定向师范生英语专业录取了!” 2024年7月17日上午10点35分,吉县政协常委、爱心人士刘一平满怀喜悦在微信中告诉我们。一个出生在偏远山村,从一岁时家庭突遭变故,连续失去四位亲人的孤儿,何因破茧成蝶,考取心仪的大学?

全社会关心关爱 温暖孩子幼小心田

于倩倩,2007年出生于吉县车城乡曹井村一个困难家庭。在她一岁时,父亲因意外事故不幸去世,母亲他嫁,紧接着叔叔、奶奶病故,她和爷爷一起生活。2019年,爷爷也因病撒手人寰,姑姑于焕珍便接力担负起了照顾倩倩的义务。

于倩倩是不幸的,幼年时连续失去四位亲人,成为孤儿;她又是幸运的,多年来,各级领导和爱心人士把温暖的阳光播撒到她幼小的心田,她沐浴阳光,茁壮成长。

2011年,车城乡东赵村退伍军人、爱心人士王春忠,知道于倩倩的家庭困难情况后,便组织志愿者捐款捐物,奉献爱心。春节前,他们冒着严寒,把1000元助学金和价值500元的食油、面粉、食品、书包等物品送到于倩倩家里,让倩倩和爷爷愉快地度过了春节。

2012年,奶奶去世后,倩倩面临辍学,王春忠与车城乡团委联系,经过多方努力,争取到煤矿助学金5000元,解决了倩倩生活和上学的困难,让她安心学习。

2013年,王春忠参加临汾义工联合会后,通过义工联合会,组织义工捐款1000元,送到倩倩家里。并参加义工联合会“一帮一”助学活动,每年给倩倩捐助400元。当年春节,车城乡的志愿者们还给倩倩捐赠救助金500元和价值800元的衣服、食品等。

2014年,曹井村委积极申报,把倩倩爷孙俩确定为“建档立卡户”,每年享受低保待遇。

2016年,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出台,曹井村委牵头,为倩倩爷孙争取扶贫资金50000元,修建平房两间,建成后村委和驻村工作队又负责装饰并配齐生活用品,让爷孙二人搬出了土窑洞,住进新房子。

2016年5月,时任县委书记郝忠祥、县人大常委会主任李晓民、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陈晓爱一行三人,登门走访慰问倩倩爷孙二人,送去春、秋、冬衣服三套和面粉、食用油等生活用品,鼓励于倩倩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当年暑假,王春忠牵头、临汾市义工团10余人到倩倩家中慰问,捐赠现金和学习用品。期间义工团的同志发现倩倩性格内向,不善言语,他们便把倩倩爷孙二人接到临汾小住三天,逛游乐城,坐过山车,买喜爱的洋娃娃、布偶熊,作心理健康辅导,让倩倩目睹外面的世界,开阔胸怀,转变性格。

2018年9月,倩倩在曹井小学顺利完成小学学业,升入吉县三中上初中。开学在即,曹井村委牵头,吉县运管局驻村干部温海光开车专程送于倩倩到三中报名,帮助办好入学手续。

2019年5月,爷爷病故之后,曹井村委向乡政府和有关部门申报,当年于倩倩被确定为“孤儿”,享受“孤儿”社会福利。

倩倩说:“在我的记忆里,爷爷眼里的光、我红彤彤的脸庞,是社会的爱滋养的。在我成长过程中,我们收到了关切的问候,收到了厚实的衣物,收到了生活的物资,可我知道,这些爱对精神上的慰藉是无穷的,这些爱在我的心里也萌了芽,让我在自卑中找回自信,在痛苦中学会了坚强,在迷茫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亲情陪伴呵护 抚慰孩子心灵的创伤

于倩倩的姑姑于换珍与丈夫李怀亮,小时后皆因家庭困难,上完初中就回乡务农。结婚后他们创业奋斗,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谁知天有不测风云,换珍娘家突遭变故。二哥在工作的时候受了伤,腰椎断裂,下半身无法动弹,没有知觉,大小便失禁,每天只能卧病在床,生活不能自理。她们四处求医,但是答案都是一样的,无法治疗,刚开始她还难以接受,但是父母都在身边,还有大哥在,她觉得天塌不下来,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突然有一天接到电话说大哥去世了,她不相信,心想昨天还好好的,怎么就这样了呢?她赶紧回娘家,然而事实就是这样,她接受不了,一个鲜活的人怎么就倒下了?明明是去赶集了怎么就回不来了呢?看着满脸泪痕的父母,卧病在床的二哥,还有嗷嗷待哺的倩倩,没有时间让她去接受,她必须面对。

后来二哥的病情也越来越严重,大哥去世不久二哥也走了,家里就剩下年迈的父母和孩子。因为这些事情的沉重打击,母亲的身体也越来越差,经常半夜两三点给她打电话说难受,她也顾不得太阳有没有升起,就踏上回娘家的路,这样的事情大概持续了两年多,最后母亲还是坚持不住,抛下了她,她觉得世界是灰暗的,为什么她的亲人接二连三的都要离她而去,她最爱的妈妈也扔下她。在她还没有适应生活给她这一巴掌的时候,她的爸爸又病了,她又带着爸爸四处奔波,因为倩倩要上学,时不时的就要去叨扰各位亲戚,帮忙照顾孩子,虽然每天都在看病的路上,但是她觉得爸爸在,家就在,没有什么过不去的坎,但是生活就是这么残酷,要把她唯一的亲人也要带走,在医生告诉她的那一刻,她觉得这次天真得塌了,再也没有人听她唠叨了,她接受不了,每天以泪洗面,同时,她发现倩倩也不爱说话了。这接二连三的事情,对孩子来说更是一个沉痛的打击。看到倩倩整天沉默寡言,她觉得自己不能这样下去,要挺起腰杆,坚强地生活,要尽力弥补孩子心灵的创伤,慢慢陪她一起走过坎坷,她的人生才刚刚开始啊!

就这样,换珍在悲痛中安葬父亲后,便把倩倩带到自己的家中一起生活。当时倩倩在读初二,她的儿子在读初三,女儿在长治医学院读大一,三个孩子都在上学,可最让她放心不下的是倩倩,只有她的年龄小,并且不爱讲话,每当星期天三中放假的时候,她与丈夫早早来到五龙宫村通往安乐的岔路口等待王家河至吉县的公交车,怕她下车后一个人在路上行走不安全。每逢星期天回到家她都要询问倩倩在学校的情况,担心她不舍得花钱吃不好饭。每次开学去学校,她都要多塞给倩倩一些零花钱,让她到学校吃好不要受了委屈。转眼她的女儿读完大学想读研,是她阻止女儿读研去找工作,把省下来的钱用在弟弟、妹妹身上,她的女儿乖巧懂事,没接着读研究生,不过也很幸运被山大一院录取,有了心仪的工作。

面对家庭沉重的经济负担,丈夫早出晚归,加倍劳作,换珍看在眼里痛在心上,然而丈夫却安慰她说:“只要孩子愿意读书,就算砸锅卖铁也要供他们读下去。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正是坚守这样的信念,她们总是吃的节俭点,穿的破旧点,把省下的钱用在孩子们身上......

于换珍夫妇用真挚的爱呵护着倩倩,倩倩感动地说:“我亲眼看到姑姑、姑父养育三个孩子废寝忘食,起早贪黑,是那样的不易,我一定要刻苦学习,自立自强,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老师关怀信任 激励孩子奋发向上

初中三年,虽然课程多,学习负担重,但学校领导和班主任、科任老师都对倩倩特别关注,不仅关注她的学习、生活,更关注她的心理状况。特别是她的班主任老师用慈母般的爱,为倩倩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

杨斌老师是倩倩初二的班主任。刚接班时,于倩倩就引起了她的注意。她幼年时连续失去三位亲人,与爷爷一起生活。在充满欢声笑语的校园里,她显得与众不同。一身校服几乎是她唯一的服装,过长的刘海遮住了她的眼睛,仿佛也遮住了她内心的光芒。初一入学时她的成绩在全年级排在100多名。课堂上,她总是不敢挺胸抬头、直视老师的目光,下课也不敢和老师面对面交流。她就像一棵在风雨中飘摇的小草,孤独而又脆弱。

然而,命运似乎对她格外残酷。在她升入初中不久,她的爷爷也与世长辞。那一刻,倩倩万念俱灰,仿佛整个世界都失去了色彩。学校领导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刻与班主任老师和学生代表前往倩倩的家中探望。那是一个阴沉沉的日子,天空中乌云密布,老师轻轻地敲响倩倩家的门。门开的那一刻,看到的是倩倩那双红肿的眼睛和憔悴的面容。她的眼神中透露出无尽的悲伤和绝望,让人忍不住心疼。校领导与老师、同学们轻轻地走到倩倩身边,将书和学习用品递给她。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倩倩,爷爷虽然离开了你,但他一定希望你能坚强地生活下去,好好读书,将来成为更好的自己。我们会一直在你身边,你不要害怕。”同学们也纷纷上前,握住倩倩的手说:“倩倩,我们都是你的朋友,以后有什么困难,咱们一起面对。”在大家的安慰下,倩倩的情绪渐渐稳定下来。

回校后学校为倩倩免去了书本费,老师们也把学校发的饭票不断地塞到倩倩手中。后来杨斌老师兼职生活老师,更加关注倩倩的成长。她深知,对于这样一个心灵受伤的孩子,需要更多的关爱和鼓励。她经常与倩倩谈心,耐心地观察倩倩的需求。有一次,杨老师看到倩倩脸色苍白,询问中得知她肚子疼,那一刻杨老师心急如焚,马上骑上电动车就去给倩倩买药。当她把药送到倩倩手中时,倩倩紧紧地握住老师的手,说:“老师,谢谢您,您就像我的亲人一样。”杨老师轻轻地拍了拍倩倩的肩膀,说:“孩子,别怕,老师会一直陪伴着你!”

还有一次,杨老师发现倩倩学习累了,便把倩倩叫到她的宿舍,让倩倩和自己的闺女一起玩。在玩耍的过程中,杨老师第一次看到倩倩露出了灿烂的笑脸,那笑容如春日的暖阳。

为了帮助倩倩提高成绩,杨老师每个星期天都会免费给她讲英语,耐心地倾听她的烦恼和希望,为她排除后顾之忧。如果她想回家,杨老师就骑上电动车把她送到车站,看着她上车并挥手道别,直到车子远去,杨老师才返回学校。为了让倩倩树立自信,杨老师还推荐倩倩担任英语课代表。起初倩倩有些犹豫和胆怯,但在杨老师的鼓励下,倩倩终于鼓起勇气接受了这个挑战。担任英语课代表后,倩倩变得更加积极主动,她不仅认真负责地完成各项工作,还主动帮助其他同学学习英语。渐渐地,她喜欢上了英语,也变得越来越自信。特别是在抗疫期间,所有孩子的书都领回了家,唯独倩倩因为山高路远没拿到书。杨老师迅速联系各科老师,除了网课,把各科课本和导学案上的每一页都一一拍照发给倩倩,保证她不落下一个知识点。返校后,当其他同学谈论网课期间的种种乐趣时,倩倩把在家完成的各科作业一一整理好,整整齐齐地摞在讲桌上。在倩倩把高高一摞导学案放在讲台上那一刻,杨老师眼里流下了感动的泪水,她说:“我虽然不知道倩倩在疫情期间经历了多少痛苦,但我从她的眼里看到了漫天星光和一路歌唱。多么坚强奋进的姑娘啊!”

杨老师在自己的日记中写到:“教育就是这样一场无声的滋养,作为一名教师,我们或许无法给予这些孩子如父母般的爱,但我们可以用师者的情怀,为他们撑起一片温暖的天空。每一个孩子都是一颗独特的种子,只要我们用心去呵护,用爱去浇灌,无论他们来自怎样的家庭,都能绽放出属于自己的光彩。”

淳朴的同学情、真挚的师长情和姑姑姑父的抚育情,让她成为一个阳光向上的女孩,她把来自社会、学校、老师、同学、亲人的关心关爱转化为成长进步的动力,学习十分刻苦,经常是挑灯夜读,课间十分钟她的身影总会出现在老师的办公室,找各科老师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她不仅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活动,主动帮助其他有困难的同学,被推选为全县“学习雷锋好少年”,光荣加入了共青团组织。

2021年中考她以611分的成绩,被山西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录取。

爱心人士接力助学 孩子喜圆大学梦

于倩倩一直是县关工委关注的特殊孩子。2021年7月中旬,县关工委领导得知她的中考成绩后,十分欣慰。但是倩倩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要完成高中、大学学业,实现人生梦想,还有许多困难。这些困难如何解决?县关工委主任陈榜立高度重视,他亲自打电话联系于倩倩的姑姑,核实情况,又牵手县政协常委、爱心人士刘一平,捐款资助于倩倩上学。

2021年8月14日上午,县关工委主任陈榜立、常务副主任郝耀宗和爱心人士刘一平等,驱车专程到离县城100余里的屯里镇安乐村倩倩的姑姑家走访。于换珍家有七口人(包括于倩倩),两位老人已年近七旬,且身患疾病,两个孩子,女儿大学刚毕业,儿子正在上高一。她与丈夫以农为业,靠种地和打工维持生活。这样的家庭要供两个孩子上学,确实困难重重。但于换珍与丈夫把倩倩作为亲生闺女一样看待,表示“再苦再难也要供倩倩上大学!”

听了他们的话,看到他们的行动。刘一平同志满怀深情地说:“孩子,不要怕,只要倩倩成绩优秀,我一直资助她完成大学学业!”

8月16日上午,县关工委举行助学捐款仪式,刘一平当场把5000元现金交到于倩倩手中,鼓励她继续努力学习,取得优异成绩,将来考个好大学。并承诺今后每年捐款5000元,直到倩倩大学毕业。参加捐款仪式的同志都被老刘的善行义举所感动。2022年7月28日,刘一平与陈榜立又专程到安乐村倩倩姑姑家里,第二次给倩倩送去5000元助学金。并了解他的学习情况,给予鼓励。

转眼高二学年结束,于倩倩将进入高三,面临高考,她的学习成绩怎样,心理状态如何?陈主任和老刘非常惦记。陈主任与倩倩姑姑联系后,得知倩倩刚放假回家,近期就要开学,立即与老刘沟通,决定再次为于倩倩捐送助学金。

2023年7月16日上午,陈榜立与刘一平特邀县教科局教研室主任、心理辅导师卫红梅又专程到屯里镇安乐村捐款。交谈中得知倩倩的学习成绩在班里处于前列时,大家都十分欣慰。老刘情真意切地说:“倩倩,好孩子,你的学习成绩让我打心眼里高兴。还是那句话,只要你刻苦学习,明年能考一个好大学,我一直资助你大学毕业。我的承诺一定会兑现!”接着他把5000元助学金递到倩倩手中。陈榜立满怀深情地说:“孩子,你的学习成绩让我高兴,但还需要再努力,特别是高三更要加油,用知识改变命运,用拼搏赢得未来!”接着他讲述了自己的成长故事,让倩倩从中受到启迪,懂得“幸福是奋斗出来的!”

卫红梅专心挑选了适合高中学生阅读的图书,并就面对高三和高考压力,如何矫正心理,联系身边典型事例,深入浅出、推心置腹地与倩倩交谈。陈榜立、卫红梅的话,句句叩击着倩倩的心,她面带微笑,静静地听着,不住地点头……

高中三年,老师们敬业负责,传授知识,教书育人,让倩倩更加懂事成熟。倩倩印象最深的是政治老师,他对每个同学耐心引导,倾听同学们的想法,鼓励同学们大胆质疑,他的样子让于倩倩产生了想成为一名老师的梦想!在政治这门学科上,她学的越来越起劲。

倩倩说:“高中确实是一个乏累充实的阶段,它是早上大脑强行发出警报的机器,它是手上被笔磨出的茧,它是放弃午睡后的知识背诵,它是看到成绩后的默不作声……我看过深夜12点的月亮,揉过一本一本的划题纸,想过自己的未来并期望着……

2024年6月高考结束后,刘一平十分惦记倩倩的高考成绩,6月24日9点47分得知她取得了文科535分的成绩后,第一时间通过微信告诉关工委的同志,晚上19点07分得知文科一本分数线516分后,高兴地说“高于分数线19分,孩子努力了!”紧接着他就联系教体局分管招生的卫红忠同志,帮助于倩倩填报志愿。7月17日上午10点35分,老刘满怀喜悦在微信告诉关工委的同志:“倩倩被山西师大录取了,免费定向师范生,英语专业。我要兑现承诺,资助倩倩完成大学学业!”

8月20日上午,县老干部局会议室涌动着一股暖流,吉县关工委牵手爱心人士刘一平资助于倩倩圆梦大学捐款活动在这里举行,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关工委名誉主任陈晓爱,县关工委主任陈榜立一同见证了这一暖心时刻。

这是县关工委牵手刘一平第二次在这里举办资助于倩倩上学捐款活动。捐款活动中,县教育工委专职副书记曹丹青为于倩倩代发了山西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爱心人士刘一平为于倩倩捐赠了5000元圆梦助学金和图书;于倩倩及姑父李怀亮、姑姑于换珍为刘一平赠送了“助学圆梦 恩重如山”牌匾;县关工委授予李怀亮、于换珍“教子育人好家庭”奖牌;于倩倩现场深情发言,表达了对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关怀的感恩之情;于倩倩姑姑讲述了孩子的成长之路,对所有关心孩子的各界人士表示感谢;各相关单位、学校、教师和一直以来关心关注于倩倩的相关人员分别进行了发言。

陈榜立指出:于倩倩,一个连续失去四位亲人的孤儿,之所以能够破茧成蝶,考取心仪的大学:首先是社会的关心关爱。各级领导和爱心人士把爱的阳光播撒到倩倩幼小的心田。让她在自卑中找回自信,在痛苦中学会了坚强,在迷茫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其次是亲情的陪伴呵护。四位亲人相继去世后,姑姑于换珍、姑父李怀亮接过了抚养倩倩的接力棒,给了她一个温暖的家,用真挚的爱陪伴呵护倩倩,抚慰她创伤的心灵。三是学校的教育培养。多年来,倩倩就学的校领导和老师用爱与责任教书育人,特别是吉县三中的老师不仅关注倩倩的学习、生活,更关注她的心理状况。用师者的情怀,为倩倩撑起了一片温暖的天空。让她在关爱中感受到人性的美好,在挫折中学会坚韧不拔,成长为一名阳光向上的女孩。四是倩倩的自信自强。多年来,倩倩把来自社会、学校、老师、同学、亲友的关心关爱转化为成长进步的动力, 经常是挑灯夜读,课间十分钟她的身影总会出现在老师的办公室,找各科老师解决学习上的疑难问题。初、高中6年时间,她没有在校外补过一节课,硬是靠自己刻苦努力,取得优异成绩。刘一平等爱心人士是我们身边“关爱助学、无私奉献”的榜样;倩倩的姑姑、姑父是我们身边“呵护陪伴、教子育人”的榜样;三中倩倩的班主任、学科老师是我们身边“关心学生、教书育人”的榜样;于倩倩是我们身边“阳光向上 励志成才”的榜样。

陈晓爱说,此次活动既是庆贺会、捐赠会、表彰会,也是学习推进会,希望大家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全社会关心关爱于倩倩成长成才这一先进典型,健全和完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积极开展关怀帮助孤残、困境儿童社会公益活动,用爱点亮每一个孩子的未来!

“爱是一种力量,他无声无息的蔓延,感染着每一个接触它的灵魂。”于倩倩手捧那珍贵的大学录取通知书,满怀深情地说: “我将会用我的实际行动去感恩社会,感恩每个爱心人士,感恩我的亲人。我更要把这份爱传承下去,用知识回报家乡,用勤奋服务社会,让更多的山村困难孩子改变命运,出彩人生!”(吉县关工委副主任 张立忠 吉县融媒 车晓云)

[编辑:席亚文]
  •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