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各美其美”到“美美与共”临汾市“沿黄板块”高质量发展纪实

黄河新闻网 > 临汾频道 >  时政要闻 > 

【编者】大河奔涌,九曲连环;万里黄河,气象万千。乡宁云丘山、吉县壶口瀑布接连创成国家5A级旅游景区;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主线全线贯通;风光发电、天然气开发、储能用能等产业不断壮大,乡宁华润100兆瓦光伏、隰县云畅15兆瓦分散式风电等一批新能源项目竣工投产,永和12亿立方天然气开发项目强力推进;大宁昕宗酒、花卉等产业蓬勃发展。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绿色发展的画卷在沿黄板块徐徐铺开……

工业向“新”、农业向“优”、文旅融合蒸蒸日上,沿黄七县在悄然实现蜕变: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动能不断更新,经济发展韧性和活力进一步增强。那么,沿黄七县高质量背后藏着怎样的发展密码?

一张蓝图绘到底 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格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汾市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格局中,依据理论、历史和实践逻辑确定了沿汾、沿黄、沿太岳“三大板块”生产力布局和产业规划,作为临汾市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提质提速的战略基点。

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

——市委五届六次全会提出,产业转型是临汾发展的根本出路、唯一出路,必须全面重塑产业形态,加快构建具有临汾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推动产业长板更长、优势更优。

——市委五届七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持续做强板块经济,坚持既定思路,打好持久战,按照沿汾、沿黄、沿太岳“三大板块”发展定位和产业主攻方向,推动“三大板块”发展加速提档;坚持体制创新,打好升级战,建立健全联席会议、产业协同发展、利益共享等工作机制,更好促进板块内部抱团发展、板块之间联动发展。

——市委五届八次全会提出,要落实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全面激发经营主体活力,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深化财税金融体制改革,完善营商环境创优机制,建立“三大板块”协同发展机制,完善区域协调和开放发展机制,推动临汾深度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

——2024年临汾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要坚定不移推动转型发展。按照“三大板块”产业布局,聚焦传统产业智能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未来产业高端化方向,全力构建“三多一内”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沿汾、沿黄、沿太岳“三大板块”是临汾历届市委市政府谋划、实践、形成的切合临汾实际的经济主战场,产业特点和功能定位都已形成体系。其中沿黄板块覆盖乡宁、大宁、永和、汾西、隰县、吉县、蒲县7县,临汾市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明确沿黄板块要做好农旅结合、文旅融合文章,发展新能源、储能和清洁用能产业,实现生态保护、乡村振兴、绿色发展。

号角已经吹响,奋斗正当其时。一种发展共识已经形成:全市上下坚定信心、勠力同心,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努力把临汾的事情办得更好、把临汾的工作干得更实、把临汾的事业干得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让大家有成就感,加快实现“三个努力成为”,一起“爱临汾·赢未来”。

一股韧劲干到底 打造一批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开的品牌项目

在壶口瀑布唱一曲《黄河大合唱》、骑一次黄河毛驴,到黄河英雄路感受一场“速度与激情”的精彩对决,游东岳庙看山巅之上的道教古建筑群,去云丘山景区住一晚窑洞民宿、探秘万年冰洞,驻足乾坤湾陪爱人看一次黄河日落……一批叫得响、立得住、传得快的品牌项目在沿黄七县落地生根。

近年来,临汾以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抓手,紧扣“所有的旅行都是出发,到了临汾咱是回家”“寻根·铸魂·悦生活”“回家”服务品牌创建,以景区创建、品牌打造、旅游营销、文创研发为支撑,从“供”“需”两端发力,以文促旅、以旅彰文,大力推进黄河旅游板块开发,开展了黄河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精品文化工程建设、黄河文化品牌打造等一系列工程,努力把临汾“黄河故事”讲得更加精彩、生动。

讲好“黄河故事”的背后,是吉县为文旅融合发展所做的不懈努力。该县以壶口瀑布景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为牵引,新建游客集散中心、五星级酒店、黄河风情小镇,同时积极推进沿黄旅游公路建设,完成人祖山景区二期开发建设,打造苹果小镇、苹果公园,发展休闲、观光、体验类项目,使吉县成为山西旅游的“新高地”、黄河旅游的“新标杆”、全国知名的旅游目的地。

纵观沿黄七县,各县一股韧劲干到底,乘着沿黄板块发展的东风,因地制宜,积极探索出了一条符合当地实际的发展道路。

在汾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与康养旅游相结合,打造马沟生态区、井沟城市休闲观光区,同时串联起段村红色教育基地和师家沟清代民居,并同霍州市许村古建筑连成一片,让农文旅深度融合。

隰县是玉露香梨的核心种植区,是黄土高原梨果优势产业区。该县种植玉露香梨23万亩,栽培、挂果面积均为全国第一,种植技术水平领先全国,并建成配套冷库11万吨、玉露香梨智能分选线10余条,培育出了野里垣、广鑫、鲜农联盟等现代化供应链企业。

永和县“黄河一号”旅游公路“0km”标志文化驿站正成为新的网红打卡地,以“0km”标志景观石为中心,该县着力打造包括黄河文化体验馆、景观休闲空间、黄河景观墙及黄河步道、直升机停机坪、停车场、简易房车营地等配套服务建筑,依次推进文旅深度融合。

蒲县结合自身优势挖掘历史人文之美、自然生态之美、城乡宜居之美,推进文旅康养融合,以东岳文旅康养小镇为“龙头”,实施游客集散中心、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康养小区等一批重大项目,着力打响文旅康养品牌。

大宁县深入实施农业“特”“优”战略,抢抓水果消费结构调整战略机遇,以大宁宁脆苹果为龙头发展水果产业,品种、品质、品牌全面发力、一体推进,蹚出了一条以新优品种、新型合作组织双轮驱动,以标准化生产、智能化管理、品牌化运营为抓手的“两新三化”果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乡宁县依托丰富的紫砂资源和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推动恢复紫砂工艺发展,积极培育新的战略性转型产业,致力于打造“中国北方紫砂之都”。紫砂陶产业也成为带动全县文创产业和其他新兴产业发展的引擎,在助推乡村振兴、带动就业、实现文旅产业转型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条赛道跑到底 让老百姓的“幸福”看得见、感得到、摸得着

永和县的深秋,层林尽染,绚丽多彩,目之所及皆是迷人秋景。农家院落,在阳光的照耀下露出了恬静而美丽的容颜;垣面沟坡,像是一幅天然的素描画;婚庆喜宴,简朴热烈新风扑面……这一个个场景,是该县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有力推动乡村振兴的生动写照。

永和县芝河镇东峪沟村,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制定并实施了“垃圾不落地”制度。如今,庭院变整洁了,村道变干净了,垃圾更是得到有效处理。村民自觉执行这一制度已蔚然成风。

据了解,永和县今年进一步借鉴“千万工程”经验中农村人居环境改善的做法,在全县开展“家美院美村美风尚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从“一隅美”向“全域美”拓展、从“小切口”向“补短板”拓展、从“一时美”向“常态美”拓展,实现家美院美村美风尚美,切实增强群众幸福感、获得感,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奠定坚实基础。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

临汾沿黄旅游公路途经永和、大宁、吉县、乡宁4个县,“大吉520”黄河英雄会汽车越野文化季分大宁与吉县两个赛区,虽跨行政区域,但山同脉、水同源、人同根、民同俗。赛事线路平行于“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将黄河精神与越野文化相融合,填补了临汾市极限运动赋能乡村振兴的“空白”。

“吉县与大宁沿黄相邻、地貌相近、资源相似,两县联动,抱团发展如何?”大宁、吉县两县领导一拍即合,打破行政区划限制,把大宁、吉县两地绘制进一张蓝图,互相助力、共同发展。赛事线路以沿黄公路G520老国道为基础,串联起大宁与吉县的黄河风光、特色乡村、连片果林,让汽车越野选手们在享受速度与激情的同时,欣赏沿线壮美独特的自然风光,感受浓厚淳朴的民俗文化。

两县的“双向奔赴”,为临汾市探索出了一条体育赋能乡村振兴、促进农文体旅深度融合发展、推动黄河生态价值转化、实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沿黄七县从“各美其美”迈向“美美与共”,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丰富多样的文化遗产,传承挖掘黄河文化,临汾有着天然优势,弘扬发展黄河文明,临汾责无旁贷。

在乘势飞跃的雄起“风口”,临汾抢抓“全面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战略契机,投入上百亿元,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让黄土高原绿树多起来、黄河沿岸生态好起来、黄河文化特色显出来,用生态保护谱写新黄河大合唱的绿色奔腾曲。

原题:美美与共!看沿黄板块新画卷→

[编辑:乔坤]
  •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