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新闻网临汾讯(记者 李国刚)2月1日,农历大年初四,陶寺遗址博物馆南广场上人头攒动,热闹非凡。襄汾闹元宵社火展演邓庄镇专场在这里精彩上演,为全县人民献上了一场年味十足的文化盛宴,让大家沉浸在浓厚的节日氛围之中。
省级非遗传承项目令伯转身鼓在此次展演中格外引人注目。表演者们动作行云流水,鼓点节奏明快有力,每一次击鼓都彰显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让现场观众真切领略到非遗的独特魅力。鼓手们以雄浑奔放的表演,为节日增添了欢乐喜庆的氛围,更敲出了新时代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转身鼓是流行于山西省襄汾县邓庄镇令伯村的一种传统鼓乐形式,因其主要特色为转身击鼓而得名。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将四面鼓分别置于鼓架之上,由八名鼓手两两同时击打一鼓。演奏时,鼓手们运用敲、打、撩、挑、擦、碰、搕等多样手法,或击鼓心,或击鼓边、鼓棱、鼓帮,甚至双槌相击,奏出变化万千的声响。与此同时,鼓手们还做出灵巧的踏步悠步、掏腿、迈鼓、绕鼓、转身、换位、转圈等舞蹈动作,鼓点与舞姿完美融合,相辅相成。
作为古老的民间艺术,令伯转身鼓的曲牌(也称鼓点)是当地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精心创造的结晶,题材广泛,内容丰富。在四十余个曲牌里,有展现各种击奏技巧的,如“扎唧咚”“咚击扎”等;有体现各类舞蹈动作的,像“转鼓一”“转鼓二”;有反映劳动人民生活、生产场景的,例如“抉面片”“摘豆角”;有符合人们传统欣赏习惯的,如“珍珠倒卷帘”“凤凰单展翅”;还有反映生物和自然现象的,像“鹭鸳跌跤”“狮子大张口”。这些曲牌欢快流畅,扣人心弦,不仅从情绪上反映出人们欢欣鼓舞的心境,还生动描绘了当地人民的生活和生产方式,充满浓郁的田园气息。
2011年,令伯转身鼓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今在新时代的舞台上,它正以独特的魅力持续绽放光彩,激励着人们奋勇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