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临汾:淘麦 难忘霍州老家的记忆

土生万物,家养百代。不论离村多远,总想回望村口的那棵大树。不论在外吃多好,总是回味家里老妈的一碗面。

山西霍州师庄乡坡底村,我的家乡。每到收获的季节,远远望去,漫山金黄的麦浪滚滚而来。本组图片由郝华林提供

龙口夺食,每到麦收时节,就是父母一年里头最忙最辛苦的节骨眼儿。父母两人,拿着镰刀一刀一刀挥汗如雨。麦子碾完,颗粒归仓之后,才能停歇。 

将收获的小麦充分晾晒后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减少有机物的消耗,可以延长种子的保存时间,这是农民一贯的做法。

母亲经常说“家中有粮心里不慌”,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母亲那简单的话语愈发显得有力。

淘麦子是一个简单又复杂的过程。只见父亲拿出筛子和薄箩等淘麦工具,母亲把麦子倒入一个盛满清水的大盆里,母亲先用笊篱伸入水中的麦子里充分搅动,麦子里混杂的麦壳等杂物就浮到了水面上,麦子中混杂的小石子等杂物就留在了盆底,等水中的麦子舞得正欢时,母亲灵巧得把笊篱后沿往下一倾,突然停止转动,麦子就鱼贯而入到笊篱中。没多大一会儿,两袋麦子就淘完了。

 

淘不尽的宝,洗不净的爱。

村里的面是好面,无杂质,无添加,绿色生态。老妈费心,我吃放心。

笨重的办法,厚重的面粉。一抖一扇簸出来,一浸一湿润出来,一擦一凉净出来,一苦一泪笑出来,一吃一用饱起来。

面条长,面条香,吃了一碗想一碗。

[编辑:张李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