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一中百名优秀学子实访录】杨一菲:忆三年 望将来(1911班)

黄河新闻网 > 临汾频道 > 

【编者】即日起,《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将开设专题专栏,予以刊载山西省临汾第一中学校“百名优秀学子”回忆母校的文章。通过第三方新闻视角语言和新媒体人物塑形手法,汇总集纳百名临汾一中优秀学子走向社会后,追忆校园生活片段,讲述对母校——临一中的思念之情,表达对母校哺育的感恩之心,怀念师长谆谆教诲的绘声绘色,回想与同学、室友之间天长地久的友谊。

高中三年时光,是奠定人生之路的基石和起点,回忆在母校三年的学习生活,是一种如甘如怡回味无穷的滋味,是一款可以分享给星星和月亮的精美甜点。回味“做人·求知·健身”之校训,体会“育人·养成·五育并举”教学理念,感知“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教风学风。与信仰对话引领成长,与人生对话启航风帆。向母校问平安、报佳音。

【个人小档案】姓名:杨一菲,临汾一中2022届毕业生,考入院校:太原理工大学(211院校),专业: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班主任】李守明

【课任教师】语文:李守明 数学:杨泽华 英语:李向荣 物理:胡国钦 化学:芦瑾 生物:董琴琴

嗨!临汾一中的老师同学们,你们好!时光荏苒,白驹过隙之间,我已从高中毕业的学子,转变成一位大二的大学生了。在这短短的一年内,“临汾一中”四字已无数次从我嘴中自豪地吐出,回忆在一中度过的三年,那是什么,那是嘴角无法抑制地上扬。

你好啊,临汾一中的校友们!作为一中的一份子,我可以坚定地说,这三年,必将是浓墨重彩的三年,亦必将是无可替代的三年!在此三年,我们所见,我们所闻,我们所经历,都必将对自身有着深刻影响。所以,各位,竭尽全力,在高中,把自己变成那朵最为绚丽耀眼的花!以向上的姿态,在一中,花开满园!

你们还好吗,老同学!大学期间,我们都在忙着各种各样的事情,在微信群里的联系也渐渐少了,愈发期待与各位相聚的场景了。在大学,时常会想起大家在早读刚下时,拉窗帘,关灯,一齐睡觉的默契;也回梦见回到高中,一起为了一道题目,在整栋教学楼里找老师寻求答案的奔跑身影。在大学的泡面,少了在宿舍一起吃的欢声笑语,嘴角也会泛起苦涩的笑容。“快点,体育课要迟到啦!”,“信心百倍,斗志昂扬!1911,铸我辉煌!”,“中午吃啥?3楼走!”。还记得吗?我始终无法忘记,在两栋宿舍楼门前,两个人,互相打了3分钟的招呼;我会一直记得,在冬季的中午,三个人在宿舍楼下,向另外在宿舍窗前的3人齐扔雪球。我回永远记得高中这绚烂的3年。

你们一定要好啊,1911班的各位任课老师。截至到今年6月,1911班的所有老师,都步入了婚姻的殿堂!每次上课都会扯几句疫情的琴琴老师,还有会因我们认出了玫瑰红而开心一天的芦姐姐,两位老师,让我对生物和化学两门课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还有知道我物理不好依旧耐心辅导我的老胡,每次作文都耐心批阅的向荣姐姐,每次吃火锅都要点麻辣牛肉的光哥,还有会在办公室屯零食给我们解馋的明哥,在数学方面肆意“虐待”我们的泽华,各位老师,真的十分感谢您们的栽培,感谢您三年的陪伴。

回忆起高中三年的生活,我深深感受到了一中给予我的无尽关爱和帮助。我要感谢一中给予我的优质教育,让我有机会接受一流的教育资源和师资培养。我要感谢一中给予我的全面发展的机会,让我在学术和兴趣爱好上都得到了提升。我将永远感恩母校,将这份感恩之情传递下去,为母校争光,为社会做贡献。在未来的日子里,我将努力学习,成为母校的骄傲,为母校争光,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感谢母校,感谢所有给予我帮助和支持的人们!

加强联系哦!

[编辑:席亚文]
  •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