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校内课堂 规范校外培训:临汾市“双减”工作卓有成效

黄河新闻网 > 临汾频道 >  时政要闻 > 

——聚焦重点 坚守底线 强化宣传

【编者】“双减”政策,是指教育部门针对义务教育阶段提出的全面压减孩子作业负担、减轻校外培训负担。自实施“双减”工作以来,临汾市严格落实国家、省“双减”办工作要求,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强化组织保障,完善工作措施,严格校外培训机构规范办学,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聚焦校内课堂 深化减负提质

“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关键在于要守好学校这个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临汾市按照山西省教育厅印发的《关于推荐首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区、实验校的通知》文件要求,组织开展科学教育实验校申报工作,通过学校自主申报、县级推荐、市级审核,经教育部最终审核,将临汾市第一实验中学、侯马市紫金山街小学确定为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科学教育实验校,并与全国部分地市学校组成了科学教育协助组,积极开展科学教育工作。同时,这两所学校还设置了科学教室,通过开展科学实验、创新教学方式、听取科学讲座、进行实地参观等方式,增强学生对科学的了解及兴趣。

除积极开展科学教育工作外,临汾市还切实做好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市教育局成立了工作专班,制定下发了《临汾市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的十项措施》,并结合临汾市实际对各学校就作业布置要求做到“三禁止”“三控制”“三加强”。截至目前,临汾市建立校内公示作业制度的学校有707所,达标率100%;做到控制作业时间的学校有707所,达标率100%;提供课后服务的公办非寄宿制学校有471所,达标率100%;服务时间达标学校有471所,达标率100%。

规范校外培训 坚守安全底线

针对校外培训机构存在的乱象,近年来,临汾市对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完成了“营改非”“备改审”工作,且不再审批面向中小学生(含幼儿园)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与此同时,市教育局等七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加强非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办学行为监管工作的通知》,明确教育部门负责监管学科类及各类外语语言能力培训,文旅、体育、科技等部门分别负责监管文化艺术类、体育类、科技类校外培训。各非学科校外培训主管部门先后制定印发了校外培训机构设置标准。市“双减”办还拓宽违规校外培训线索渠道,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媒体记者、司法工作人员中选聘了38名同志,组建了临汾市校外培训社会监督员队伍。

为坚守校外培训安全底线,临汾市及时组织开展校外培训安全排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我省市场监管局部署的“护苗助老”系列广告专项整治工作,成立了专项行动工作专班,连续3年制定《广告监管工作要点》,明确要求聚焦重点领域,保持重点领域广告监管的高压态势;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校外培训安全专项治理,对校外培训机构的资质、消防、从业人员、收费价格、合同使用、培训材料等内容进行详细检查;在乡镇、街道(社区)及时设立校外培训网格员,做到乡镇吹哨、部门报到。

加强政策宣传 引导理性选择

为加强政策宣传,向家长普及校外培训规定,市“双减”办在重要节假日通过有关媒体、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发布“校外培训提醒函”“致家长的一封信”,引导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理性看待校外培训,谨慎进行培训交费,并建议家长使用“校外培训家长端”APP进行购课、消课;及时印发《关于做好校外培训安全工作的提醒函》,发挥典型案例警示作用,提高县级各主管部门和校外培训机构的安全防范意识,加强校外培训机构安全管理,确保培训期间人员生命财产安全;建议家长在选择校外培训机构时做到“四看”:一看机构证照是否齐全且在有效期内,二看培训合同是否是教育部和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印制的《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三看价格是否在明显位置进行了公示,四看消防设施是否齐全;及时公布校外培训机构“白名单”,提醒有校外培训需求的家长选择“白名单”中的校外培训机构。

对于下一步的“双减”工作,临汾市教育局校外教育培训监管科负责人表示,市教育局将持续发挥“双减”工作协调机制牵头部门作用,紧盯“双减”目标,不断强化完善治理措施,加强部门协同,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双减”工作取得更大实效。(郭秀婷)

原题:临汾市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

[编辑:乔坤]
  •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