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宁农商行加师成:用脚步丈量出一片“新天地”

黄河新闻网 > 临汾频道 >  信合要闻

“老加,路上好走着吗?”下乡还未进入客户家中,养殖户王某就远远地向加师成打起了招呼,由于相识已久,大家都这样亲切地称呼他。

加师成是乡宁农商银行城区支行的一名客户经理,从业近40年,是一名实打实的老农信。他走遍了辖区西交口乡10个村委的110个自然村,赢得了老乡们的信任,提起“老加”,十里八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王某是个养殖户,在村邻眼中是个好邻居,谁家有困难,都会尽力帮上一把。三年前,王某开始养羊,能从起初的二十几只羊,发展到如今的一百余只。他感慨道离不开农商行信贷资金的支持。三年前,王某需要修缮羊圈,可由于刚盖了新房,儿子结婚,自己可用的资金十分紧张,正为此一筹莫展之际,加师成正好在例行走访客户。“小王,你村的路不好走啊,你大早上的蹲在那愁啥呢?”王某指向羊群,喜忧参半地说到,“刚买了山羊,没钱盖羊圈啊”得益于多年打交道、互相了解的基础上,加师成建议他办理农户授信贷款,王某当即同意,两个小时后,一笔3万元的授信贷款到达了王某账上。

经过一年的经营,王某的山羊繁育良好,一年就还清了贷款。这次来到王某的家中,老加是来做授信的,王某的羊圈需要修缮,需要5万元。有了之前合作的基础,他二话不说就给办成了。

加师成的工龄甚至超过了很多同事的年龄,即使是这样,工作起来依然朝气蓬勃,活力四射。每天总是早早地来到了单位参加晨会,无论是服务七部曲,还是广播体操,都是标准,让很多年轻同事都自叹不如。对于考核的各项业务指标,他都了然于心,怎么做、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都有自己的一本账。所以,他总是冲在最前,引领着支行的业务发展。

工作中,他长期保持着严谨积极的职业态度,操守高尚的职业道德,为客户提供卓越一流的服务,努力学习营销客户的知识,不断提高和完善自我。正是得益于他的威望,辖区内谁家想要储蓄理财,总是第一个想到咨询他。有的想搞养殖,有的想给孩子办婚礼,有的给老人养老,有的想获得好收益……他总是来者不拒,耐心地解答老乡们的疑问,给他们推荐放心的金融产品。时间久了,在客户心中赢得了口碑,口口相传,他的存款客户越来越多,业绩自然也是蒸蒸日上。

“只要静下心来在自己的岗位上精耕细作,多一点服务的真诚,多一点实在的关怀,多一份社会的责任,多一份换位的理解,总是能换来意外的收获。”这是老加多年来工作的心得。

人熟地熟是他的天然优势,但他并没有背靠好口碑坐享其成,他深知坐等客上门已经不能适应当下激烈的金融竞争环境。他总是一遍遍的走街串巷、走村入户、走访客户,在寻常百姓家,将农商行的金融产品送至客户家里。

整村授信工作中,他结合自身丰富的经验和良好的群众基础,谁家养殖、谁家种地、谁家经商、谁家盖房……这些在他脑海里都有清晰的画像,这些信息他娴熟地标识于整村授信一览图上,为支行省去了一大半的人力和精力。

授信时间紧,任务重,总有一些不了解的客户,他不辞辛劳,一户户上门摸底,有时候遇到下雨天,村道泥泞难行,车辆不能通行,他只能徒步。为了提高下乡工作效率,他自带干粮泡面,趁着工作间隙填饱肚子,又投入工作当中。经过三个月的奋战,整村授信网格一览图的标注工作初有成效,为支行授信工作打开了局面。

作为一名客户经理,一名老农信人,他管理着213笔5600余万元贷款,未出现一笔不良贷款。今年又新增营销存款2500万元,贷款85户500万元,信用卡42张,多次荣获省市“先进工作者”。

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黄沙始到金。在一代代老农信人的坚守下,农村信用社成功改制为农商行,农商行的发展日新月异,在这个自己奋斗了大半生的地方,加师成时常感慨万千,他相信,农商行的发展一定会越来越好!(加屈彦)

[编辑:赵润洋]
  • 黄河新闻网传媒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临汾拍客 更多>>
临汾108国道改线工程施工正酣
夜色中的鼓楼广场
山西翼城上空现平流雾奇观
临汾隆重举办“中国医师节”活动
农民家门囗看大戏
“上门评残”彰显履职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