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在尧都区水塔街办事处,一提起梁海燕,认识她的人都会说:“她很忙。”水塔街办事处下辖龙潭社区、阳光社区、水塔社区、汾泽社区4个社区,共1.5万户4.8万余人。辖区范围广、流动人口多。
被同事们称为工作狂人“梁常在”的梁海燕,平日能忙到什么地步?她的工作时间经常是“白加黑”“5+2”,入职不到一年的时间,迅速从一名党务新兵成长为业务能手,她对工作的这份“狂热”深深感染了身边每一个人。
梁海燕,今年37岁,2020年9月调入水塔街办事处,任党群服务中心主任。接手党建工作后,她将自己的责任、热情和心血全部倾注于事业,街道各项目标任务总是高质量完成,名列前茅。在平凡的基层岗位上,她用自身言行感染着同事,用爱心温暖着群众。
身兼数职承重担
梁海燕刚到水塔街办事处上班时,就被分到党办工作,承担着巨大的工作量。她既是组织、宣传工作的协助者,又是综治负责人,同时还要做好统战、关工委等相关工作。
2020年下半年,梁海燕刚到任不久,分管领导便因病请了长假,她接手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关于党员纪律方面的工作。
“面对千头万绪的工作,我一时找不到头绪,大脑一片空白,当天晚上就因为焦虑失眠了。”梁海燕说,“但是工作再难干,我也得坚持下去!”
第二天一大早,梁海燕就根据自己的工作计划,入社区逐个调查、摸排党员情况。从接手这项工作开始到结束,白天,梁海燕带领工作人员对重点环节进行沟通、紧盯关键步骤;晚上,加班加点恶补“文件精神”。即使周末,她也不闲着,翻阅历史档案、会议记录。
对梁海燕来说,加班加点成了工作常态,经常是大家都下班了,她还在工作;大家上班了,她也在工作。本来是刚进入单位不到一年的新人,可是同事们都觉得她已经来了很长时间,所以给她起了个外号——“梁常在”。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梁海燕的努力下,这项工作按时顺利完成,赢得了领导和同事们的一致称赞。
事无巨细思路明
在梁海燕工作的电脑四周和旁边的墙面上贴满了工作提醒便签纸,手机备忘录里也详细列出了每天的工作安排。在她的办公桌上还有一个常备的文件夹,用来记录每周工作纪实。翻开文件夹,每一页都字迹工整、条理清晰。
“党建工作就是这样,手头上的事情繁复琐碎,必须安排好,一件一件有条理地干。每项工作都要具体化、阶段化,从细从实,这样才能循序渐进,有条不紊。”梁海燕说。
不同于刚来时的那份忙乱,如今的梁海燕工作起来更加笃定且游刃有余。对待各项工作她都能够有条不紊地厘清工作思路,分清轻重缓急,确保各项工作高质量完成。
4月,在梁海燕组织开展“党建引领小区治理”主题活动时,因为时间紧、任务重,她便靠前谋划列提纲,开会部署抓细节、落实实事有跟进,将小区党支部活动真正做在实处,取得实效。在上级部门督查指导时,赢得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6月,水塔街办事处举行“光荣在党50年”纪念章颁发仪式,考虑到参加仪式绝大部分都是老党员,梁海燕便提前细心安排,悉心照顾前来参加的每一位老党员;不能到达会场的,她便一一登门将纪念章送去。
“梁海燕工作细致、思路清晰,又善于总结和创新。她还自创了‘1+1+X’模式,创新学习形式,丰富学习载体,营造了党史学习的浓厚氛围。”水塔街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卓夏红说,“她的工作能力特别突出,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是我们每个党员学习的榜样。”
锚定目标加油干
27岁的吴临梅与梁海燕共事一年,她告诉记者,“梁海燕工作能力很强,尤其是遇到难度比较大的工作时,我们都发愁了,她却能很快将任务分解,让我们分头行动,高效完成任务。”
“今年,围绕水塔街办事处‘126’工作思路和举措,我们还有6大惠民的实事要办。”梁海燕说,“主要包括打造10个小区党支部示范点、打造1个区级标杆社区、打造1条精品展示巷等重点工作,力争创建人文幸福美丽街道。”
在水塔街办事处门前,记者看到,曾经破旧不堪、小广告遍布的街道已变身为红色文化长廊。那里不仅增添了户外公共活动空间,还能让社区居民随处看到党史知识,零距离学习党史,成为了水塔街办事处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忙吗?忙!
累吗?累!
但梁海燕认为,她从事的党建工作神圣而光荣,无论大小事都责任重大,同时领导的信任、同事的支持、家人的理解,让她觉得付出再多也值得。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梁海燕获得了全市“两优一先”荣誉称号。她说:“这个荣誉是对我工作的一种肯定。其实我只是一名普通党员,不过是把自己的工作踏实做好而已。”
梁海燕用她朴实无华的人生足迹,谱写了一曲优雅的华美乐章。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她会一如既往,一步一个脚印,不断践行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王晓娜 关婷 鲁静宜)
原标题:工作狂人“梁常在” ——记尧都区水塔街街道党群服务中心主任梁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