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响古晋都,追梦新曲沃。桃红柳绿的四月,漫步在山西曲沃大地上,您会发现这里处处渗透文化,处处呈现美景,处处彰显魅力,正在朝着名副其实的全县域大景区迈进。
曲沃是晋都故地、三晋之源、千年古县、成语之乡,这方热土承载的晋文化乃是中华文明这棵参天大树的直根系。当您徜徉在这块古老而又崭新的土地上,欣赏着她既庄重典雅又时尚新潮的美丽景致,您会体悟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博大和厚重,您会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和魂魄感到振奋和骄傲。
晋园
曲沃之名,始见于西周初期,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以曲沃之名置县至今也有1500多年的历史。它位于临汾盆地南端,北以崇山为屏,南以绛山为障,滔滔汾水贴西而流,汤汤浍河东西贯穿,是“河汾之东方百里”的一方锦绣之地,史称“天府雄风,三晋重地”,素有“桐叶封唐地,三晋发端处”之美誉,历史上曾是“武公据之以兴晋,文公依之而称霸”的晋国建都之地。
顾园
千年古县曲沃境内 ,黄帝文化、晋文化、明清文化、红色文化连串成线,农耕文化、诗经文化、成语典故文化、忠孝文化、晋南民俗文化星罗棋布。近年来,曲沃县更是着力构建晋文化,重点打造山水田园·秀美风光、触摸历史·感知人文、休闲观光·康养度假三大文化旅游板块,在全县逐步形成了六区四园、30馆 300景的全域旅游新格局。
诗经山水风景区
诗经文化展示馆
素有“叔虞封唐之地,三晋发祥之端”的曲沃,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唐风》,其中有相当多的篇幅就产生于此。公元前11世纪的《诗经·唐风》对于曲沃的描述见于 “扬之水,白石凿凿,素衣朱襮,从子于沃。既见君子,云何不乐?扬之水,白石皓皓,素衣朱绣,从子于鹄。既见君子,云何其忧?”之中,其中,“沃”和“鹄”就是指曲沃。
春秋晋国城风景区
旨在宣传诗经文化的诗经文化展示馆,坐落于北董乡天河水库旁。众所周知,《诗经》中许多场景都发生在水边,天河水库辅之芦苇、荷花,营造出人与水的互动体验。展馆面积约300平米,其选取了诗经名篇、最具汾河风采和曲沃特质的诗歌,通过光影、舞台、音乐、卷轴字画、自然植物等元素进行了集中展示,再现了西周时期当地百姓们的生产生活场景,特别添加了互动体验式的文创项目,意在让诗经文化根植于农业生产的乡土情韵,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真正成为家喻户晓、人人皆知的文化经典。
浍河精神纪念馆
中国成语典故之乡博览馆
一个典故,记录一段历史;一个成语,诠释一种智慧;
一个曲沃,赠您一份永恒的精神财富。
晋国的百年霸业,促成了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使曲沃成为孕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摇篮—中国成语典故之乡。与曲沃相关的成语典故数量众多,内涵丰富,影响深远,既记录历史又续写华章,不仅在中国成语典故的丰富和拓展中发挥了母本作用,更是当下我们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智慧宝库和精神标识。
磨盘岭风景区
中国成语典故之乡博览馆布局于绛园明堂,在绛园入口的广场内,可以看到几组成语典故主题互动导视牌,游客一进入园区,就能通过互动窥见出中国成语典故文化的丰富性与趣味性。
成语典故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出自春秋时期的先秦典籍,晋国是春秋时期称霸时间最长的诸侯国,在曲沃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中,346年都是处于晋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在历史的漫漫长河中,那些与曲沃相关的成语典故成为晋国历史上一个个重要节点的记录者和倾诉者,是我们“原始察终,见盛观衰”、通古今之变的重要窗口。
根植于曲沃的晋国成语典故,为中华成语典故的丰富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既记录历史,又诠释智慧,是文化强国的重要历史支撑,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研究普及成语典故,对于弘扬传统优秀文化,提升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有着重要意义,将为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重要的精神力量。
晋国博物馆风景区
晋国博物馆
晋国博物馆位于曲沃县曲村镇,是依托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曲村——天马遗址”,而兴建的山西省首座以反映晋文化为主题的遗址类博物馆,也是我国唯一一座完整展示晋文化的平台。
晋国博物馆是一座集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文物遗迹展示为一体的大型遗址博物馆,也是我国唯一一座完整展示晋国历史文化风貌的平台,对于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彰显山西以晋文化为特色的地域文明,完善山西省旅游产业结构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晋国博物馆风景区
该馆先后荣获国家优质工程奖、第十二届全国博物馆十大精品陈列推介优胜奖、中国华侨国际文化交流基地、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等多项殊荣。
晋国博物馆风景区
编钟兴起于西周,盛于春秋战国直至秦汉。晋侯稣钟出土于晋侯墓地8号墓晋献侯苏的墓葬中,整套编钟一共16枚,均为甬钟。钟上镌刻有355字的铭文,其中重文9字,合文7字,是目前我国出土青铜器中铭文字数最多的一件。
桥山风景区
桥山黄帝文化展示馆
“昔在黄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被奉为中华先祖、五帝之首的黄帝,其生也神秘,死亦神秘。《史记》中曾有记载:“黄帝崩,葬桥山。”黄帝所葬桥山又在如今的何处?历年来争论不休的史学界,也难下定论。最终由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国学大师钱穆教授研究出了黄帝的活动区域,即曲沃县北边的桥山最有可能是黄帝的埋骨之处。
曲沃县有关黄帝的历史遗存非常丰富,每个村都建有黄帝庙,实属全国罕见。大型陶寺类的古聚落遗址(东许遗址)的发掘为研究黄帝时代中华文明的起源提供了大量资料。桥山黄帝文化风景区,古称“桥岳晴岚”,曾是古曲沃十景之一。
黄帝所葬之处的桥山,位于曲沃县城东北40里,山势巍峨,翠柏环绕。光绪《曲沃县志》有记载:入山皆异草,深谷生幽香。山中有洞,窈然无际,昔有樵夫好奇入探,闻水声,惧而返,山覆洞上如桥,故名桥山,俗称省作乔。
其山顶有黄帝庙,建于元大德年间,即为传说中黄帝的东陵。桥山黄帝文化展示馆共布有五个展厅,分别是黄帝埋骨曲沃十证、黄帝的历史功绩、黄帝时期的制作和发明、桥山与黄帝的传说、桥山黄帝文化风景区开发建设剪影。
绛园
顾炎武纪念馆
坐落于曲沃县东城新区中心的顾炎武纪念馆占地约40余亩,主要由白石楼、致用苑、天责坛与宜园组成。馆内湖、山、轩、榭与周边环境完美融合,兼具南北风格的设计在无形中向世人诉说着顾炎武的一生。
作为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之一、著名学者的顾炎武(1613年-1682年),出生于江苏昆山,在50岁时首次踏上山西的土地,先后在20年间多次出入山西,游遍山西全境,并留下了众多诗篇。期间,在阳曲(今太原)三晋书院结识当时的著名理学家卫蒿(绛山先生,字匪莪,曲沃人),之后便与曲沃有了不解之缘。
晚年的顾炎武由华阴至曲沃,县令听闻,命舆至县城西三十里外的侯马驿相迎。顾炎武入城后暂住元帝庙。马承钧先生在《顾炎武的山西情结》一文中提及曲沃病逝的细节:“1681年秋,69岁的顾炎武由陕西华阴来到山西曲沃,不幸病倒。至冬天,病情越发严重。翌年农历正月初八晨,他觉得身体稍微好了些,准备出门看望朋友,不料在上马时突然失足栽倒在地。次日,在山西大地与世长辞。”
贾汉复纪念馆
位于乐昌镇的贾汉复纪念馆在无声的吟诵着贾汉复的传奇。清初名臣、名将贾汉复(1605—1677),字胶候,号静庵,曲沃县乐昌镇安吉村人。少年时任明末淮安副将,为人豁达不羁,清顺治二年归清,隶正蓝旗汉军。曾历任工部右侍郎、兵部右侍郎、河南巡抚、兵部尚书、太子太保、陕西巡抚等职。
贾汉复为官在任时悉心吏治,为民兴利。任河南巡抚期间,鼓励农民积极垦荒1.8万余顷;任陕西巡抚时,免除宜川、延安、分州、白土关等贫困地区的部分钱粮;在曲沃置社仓田数百亩,为县人备荒。
教育乃国之根本,贾汉复在任期间尤为崇尚教育,并在多处修办书院,进行人才培养。巡抚河南时,为便利乡试,在开封创建贡院。在曲沃,他以私资修建文昌阁,并请名儒卫绛山进行讲学。捐500亩滩地,通过收取的租金进行助学。后又将自己所建的“雨翠庄”捐赠,创建乔山书院。并刻碑:“请与后人约,我子孙不得视为私有,他人亦不得以势力攘夺,倘有睥睨窃据,许合邑之人声大义而共击之,庶世世为公物” 。他还将私产出租,租金专供文武生员乡试使用。在北京建曲沃会馆,为曲沃赴京的儒生提供世俗方便。
所展内容以贾汉复生平事迹、功绩为主线,向游客展示了一个全面的贾汉复。从文武全才、传奇人生,丰功伟业、千秋彪炳,修史兴学、敢为人先,心系故土、日月可鉴等四个部分入手,所陈展内容,主要是紧紧围绕贾汉复为官期间悉心吏治、为民兴利的典型事迹进行展开,有注重文事,编修通志、补刻《开成石经》;也有修葺蜀道、兴修水利等惠民工程;还有崇尚教育,修筑书院;更有对故乡的突出贡献,例如捐建乐育群才堂、修复文昌阁、建立桥山书院、修建交里桥、曲沃会馆,设置“社仓田”,设立“养济院”,开辟“漏泽园”等等诸多回馈乡梓的善行。(王建先 王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