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觉临汾:台湾主流媒体专访团走进洪洞大槐树

黄河新闻网临汾讯(王昊)微博继昨日探寻壶口瀑布和尧庙后,由山西省台办主办的“山西根祖文化、民俗文化”行活动持续发力。9月24日,台湾主流媒体专访团参观完尧庙后,专赴洪洞参观大槐树景区,继续探寻华夏根祖文化。

“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居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鹳窝。”作为本次“山西根祖文化、民俗文化”活动的最后一站,洪洞大槐树景区给了专访团成员们一种别样的根祖情怀。据文献记载,从明洪武3年至永乐15年,近50年的时间里在山西洪洞大槐树下就发生了18次大规模的官方移民活动,主要迁往京、冀、豫、鲁、皖、苏等18个省,500多个县市。经过六百年的辗转迁徙、繁衍生息,而今全球凡有华人的地方就有洪洞大槐树移民的后裔。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王昊 摄 微博

进入景区,首先看到的是“根字影壁”,影壁最突出的特点就是这个大大的“根”字,它是由我国原工艺美术学院院长、著名书画家张仃老先生来参观时题写的,饱含了槐乡父老浓浓的桑梓之情,凝聚了海内外移民后裔悠悠的思乡之意。再往前走,来到了碑亭,它建在第一代大槐树的遗址上,古大槐树在清顺治八年(1651年)汾河发大水时,被汾水冲毁了,现在只能以碑代树。最后参访团成员在讲解员的带领下来到了祭祖堂,这里供奉着1230个从大槐树下迁出的移民姓氏先祖牌位,引得大家竞相观看,台湾记者纷纷找自己姓氏并进行对照,很多台湾记者发现自己都是大槐树移民后裔。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王昊 摄微博

此次“山西根祖文化、民俗文化行”活动旨在促进晋台两地新闻交流,进一步让台湾民众认识山西,了解山西。自9月19日启动以来,台湾主流媒体参访团先后赴运城、临汾等地参观关帝庙、舜帝陵、鹳雀楼、永乐宫、晋国博物馆、洪洞大槐树等景区,对华夏十大根祖文化有了更加系统的了解。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王昊 摄微博

[编辑:魏玉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