隰县:撬动治理“新生力” 构建共治“大格局”

黄河新闻网 > 临汾频道 >  法治临汾

——突出居民自治 聚焦矛盾化解 引导社会共建

【编者】近年来,山西省隰县紧扣党建引领基层治理这个核心,撬动自治共治力量,焕发基层治理新的生命力,实现社区治理由独奏曲变大合唱、小区居民由局外人变主人翁的生动局面。

突出居民自治,提升群众参与意识。该县聚焦小区治理中需求信息不对称、决策制定不民主、实施过程不透明等痛点难点,创新推行小区“一听三议三公开”工作法,让小区事务由小区居民自己议、自己定、自己干,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参与城市小区治理的积极性。工作法推行以来,各小区先后解决了涉及小区绿化、停车难、邻里纠纷等热点难点问题300余件,为优化城市基层治理、化解基层矛盾、解决居民需求提供了制度保障和经验探索。

聚焦矛盾化解,推进小区和谐稳定。该县以矛盾化解为切入点,建立多元社区矛盾化解机制,让矛盾化解在小区,确保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上交。昕水社区以“办百家事、解百家忧”为宗旨,成立了“晓红说事”工作室,十余名从事法律工作的在职党员走进社区为居民提供法律服务,通过预防性干预调解、背靠背调解等手段,先后调解居民予盾120余件,提供法律援助50余次,有效提升了居民法律意识,促进了和谐社区建设。

引导社会共建,拓展服务广度深度。该县坚持“党建引领、社企参与、群众受益”,引导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参与城市基层治理,拓宽就业渠道,满足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服务需求,开展家政、护理、养老、技能培训、劳务派遣等社会化服务,实现社区、社会组织、社区居民的“同频共振”。截至目前,全县共培养月嫂1200余名,带动社区600余名群众就近务工,务工居民月增收3000元,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得到显著提升。(吕知霞)

党群服务有效提升隰州居民“幸福感”

近年来,隰县持续推动基层治理重心下移、资源下沉,促进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提档升级,撬动社会资源、延伸服务触角、增强服务效能,在真情服务中有效提升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建强党群服务矩阵。该县构建“1+6+67+N”城市党群服务体系,高标准新建了县级党群服务中心,占地2500平方米,规划了党建、便民、人才、休闲4类23个功能室。同期,开展“梨享生活·爱满家园”小区党群服务站建设,设计了以党徽和梨为主要元素的LOGO,高标准建成了7个小区党群服务站,新建的紫川街移民小区党群服务站为易地移民搬迁群众提供优质资源和代办服务,有效加强了搬迁点后续管理。采取共享共建的方式,建成司机驿站、银行服务驿站、零工驿站、爱心驿站、商圈服务驿站等23个暖新驿站,就近为新就业群体解决了喝水、热饭、避暑、取暖、休息等问题。

集结党员先锋队伍。该县把“红动隰州·扮靓五好名片”党员志愿服务作为服务居民的重要载体,有效整合机关部门、城市服务资源,组建了以党员为主体的红色先锋、橙色关爱、金色创业、绿色环保、青色应急、蓝色平安和紫色文体“七色志愿服务队”,为小区居民提供政策宣传、文艺表演、创业培训、矛盾调解、应急救援、安保巡查、扶危济困等特色服务。目前,全县已吸收2600余名党员、4500余名志愿者,累计服务群众6万余人次,“红动隰州”渐入人心,全民志愿的氛围逐步形成。

拓展创新服务场景。该县聚焦群众重点关注的“一老一小”、社会治安等热点问题,涌现出“隰望花开”“亲情5号键”“微信警务室”等优秀志愿服务品牌。“隰望花开”未检工作党建品牌将未成年人保护纳入城市基层治理工作体系,为破解未成年人保护和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难题提供了实践经验。“亲情5号键”打造社区养老新模式,将老年人手机上的5号键设置为“红管家”的手机号,实现一呼必应、上门服务。“微信警务室”由民警进门入户开展预防网络电信诈骗宣传等服务,维护城市治安稳定。截至目前,该县已先后为老弱病残居民提供上门代办服务340余次,解决居民矛盾120余件,提供法律援助50余次。 (吕知霞)

科技兴农 人才助农 产业富农

隰县浇灌乡村振兴“致富花”

近年来,隰县坚持科技、人才、产业三向发力,多渠道、多举措、多路径促进乡村产业发展,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科技“兴农”,撬动稳增收。该县围绕打造高效农业、智慧农业、有机农业这一目标,通过与专家上下联动,凝聚强大科技合力,同四川农业大学、山西农业大学等高校达成技术合作协议,聘用5名职业经理人,7个乡(镇)村发公司均配备专业财会人员,与北京金禾佳农公司、北纬三十六度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广鑫农业科技公司等优势企业签订购销合同,利用新媒体解决农特产品销售难问题,为全县高效农业发展插上智慧科技的翅膀。

人才“助农”,激发内动力。该县坚持做好留才、引才、育才“三大文章”,打造乡村人才队伍,增添乡村振兴新活力。实施在外人才回归行动,摸排统计262名在外高学历人才、654名未就业大学生以及有意愿回乡工作的1名博士生和41名在外工作的人才。大力开展宣传推介会,通过高校专场推介会,搭建起招才引智的桥梁。实施技能人才培养行动,农村草编工艺实训人才工作基地开展培训5期,培训巧手100余人,带动脱贫户10户;电商人才工作基地开展培训21期、2000余人次;围绕玉露香梨主导产业开展技术培训106期、12000人次。

产业“富农”,推动兴乡村。该县坚持把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摆在突出位置,持续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结合隰县梨果产业、农业、畜牧业发展实际,与多所高校签订产业发展协议,与中国农业大学围绕高标准建设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开展合作,与山西农业大学签订玉露香梨“产学研用”战略协议;采取“三级公司+善品良田+果农+基地”合作模式,大力发展玉露香精品示范园和星级果园,成立专业果树托管服务队伍,开展梨果种植全程托管服务,目前已打造了15个示范果园,托管果园面积1300余亩,带动9个村年均增收60余万元。 (刘 静)

“积分制”成为乡村善治“助推器”

行走在隰县城南乡路家峪村的湖滨步道,隐藏在北方乡村的一隅秀美风光尽收眼底,村路巷道干净有序、户户庭院整洁雅致。这份美丽,离不开今年全县启动的乡村治理“积分制”的推动。

自2023年11月份“积分制”评选结果公布以来,村民霍永红家门口“美丽庭院”牌子旁又多了一张五星户的奖牌,十分亮眼。“院子收拾干净漂亮了,自己住着舒服,村里还奖励积分,全都可以兑换成实实在在的奖金。另外,村里还张贴红榜表扬我们,心里别提多高兴!”谈起“积分制”,霍永红激动地说,接下来将继续努力把“百美村庄”小程序上发起的各项活动完成好,争取成为“五星常住户”。“积分制”,让爱护环境、乐于助人、参与公共活动等行为渐渐成了路家峪村民的自觉行动,使得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乡村治理,村民是主角。”隰县农业农村局局长王晓辉说,为解决村民主体缺位、管理量化难等乡村治理难题,隰县积极践行“积分制”管理模式,围绕政策学习、人居环境、乡风文明、文明创建等领域,结合各村实际,充分考虑村民的意愿,细化村民美德标准和具体行为评分细则,将村民的日常行为转化为可量化、可评价的数据指标。

“通过‘积分制’提升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是我县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在隰县数字化积分治理扩大集训会上,隰县组织部部长王峰表示,在实行“积分制”的道路上,隰县坚持高位推动,带动县、乡、村三级联动,结合县委“3545”发展战略,引进“百美村庄”APP管理平台,健全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乡村治理体系。隰县农业农村局作为牵头部门,印发《隰县2023年积分制实施操作指南》,将乡村治理具体事项细化分类、赋值量化、打分考核,鼓励各乡镇因村制宜,分批探索推进。

目前,隰县积分系统注册人数达35842人,激活人数2092人,共发布56场活动,参与人数427人,67个行政村已全部建立3万元-10万元的“积分制”兑付“奖金池”,14个试点村已先行运用“积分制”进行事务管理。“积分制”“积”出了乡村治理新气象,取得了良好效果。下一步,该县将强化业务培训、优化模块内容、抓好常态运用,充分发挥“积分制”在隰县“3545”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杨智滢)

“三个三”举措推动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

一直以来,隰县坚持把强村富民作为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通过“三个聚焦”提升组织力、“三端发力”激发内生力、“三项举措”增强发展力,有效推动全县农村集体经济壮大提质。

“三个聚焦”提升组织力。该县聚焦组织建设,乡村两级成立领导机构,67名村党支部书记兼任合作社理事长,村“两委”成员与理事会、监事会成员交叉任职,325名党员致富能手与普通农户结对帮带,在政策宣传、项目领办、土地流转等方面挺在前、作表率;坚持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组建玉露香梨产业行业党委,赋能梨果产业发展。聚焦要素支撑,积极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全面吸收社会资金,撬动和引导支农、乡村振兴、产业等各类项目资金向农村集聚,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2300万元、其他各类资金1241.3万元。与山西农业大学签订“产学研用”战略协议,与省农科院建立院县共建试验站,成立电子商务培训基地。聚焦机制建设,制定《隰县村级集体经济民主决策及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健全完善“四议两公开”、村务监督委员会月例会等村级组织运行6项制度机制,切实把村级财务和集体资产管理纳入制度化、规范化管理轨道。

“三端发力”激发内生力。该县从专班发力,建立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成立工作专班,定期听取工作汇报,协调解决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项目推进有力,形成联动推进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从研学培训发力,今年在四川成都开展中证·隰县基层干部乡村振兴能力提升培训班,就如何当好农村经济发展带头人等进行交流学习;在云南昆明开展中证·隰县致富带头人“梨想行动”主题培训班,组织各乡镇长、各村致富带头人、涉农行业部门负责人和业务骨干等75人参加研学,着力从学习各地新经验新方法上实现思维突破,寻找产业发展新思路。从考核激励发力,将抓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纳入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和乡村振兴实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列为对乡镇党委、村党组织巡察的重要内容。加大对发展产业、增加经营性收入的考核权重,作为年终考核、星级评定的重要依据。

“三项举措”增强发展力。该县推动多元融合,引导各村跳出原来单打独斗模式,将资金资源集中配置到条件优越区域,优化产业结构布局。由县村发公司牵头,投资1200万元实施梨果配套附属产品项目,村集体牵头实施有机肥加工项目等生态经济,加快一二三产融合。引导资金入股,依托龙头企业和规上企业,村集体以土地、资产、设备等入股,实现规避风险、效益最优、互利共赢。城南乡上友村与仁道生物科技公司合作,实施玉露香秋梨膏加工项目,企业以净利润5%对集体分红,村集体年均增收6万元。强化市场对接,加强与市级集团公司对接,打通农村特色产品上行渠道,市级集团公司提供市场信息、帮助拓宽销路、享受收益分红,实现从“小循环”向“大供给”转变。(刘 磊)

坚持靶向发力 助推乡村振兴

隰县多措并举提升驻村干部履职效能

2023年以来,隰县立足党建引领,围绕驻村帮扶工作中人员不精良、培训不充足、重点不突出等问题,通过“三个三”举措,在人员选派、常态培训、重点引领上持续发力,有效提升驻村干部履职效能,助推乡村振兴。

突出“三个精准”,确保人岗相适。一是精准部署谋划,下发《关于做好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轮换工作的通知》,明确驻村干部轮换人选条件、选派程序、派驻范围方式等要求,做好交接帮带工作,防止出现工作断档、交接不清。二是精准把关选派,按照个人报名和组织推荐相结合的办法,结合前期调研情况,分类选派、分岗选任,确保人岗相适。三是精准组织实施,严格落实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管理办法,组建巩固衔接督查专班,对7个乡镇及所辖村进行全覆盖督查,定期在全县例会上进行通报;召开3次驻村帮扶干部约谈会,以集体约谈、一对一约谈等形式,指出问题不足,提出建议要求,给予关心鼓舞。

坚持“三级同步”,确保培训到位。该县先后举办了驻村干部帮扶能力提升培训班、驻村帮扶工作推进会暨驻村干部业务培训会,组织全县驻村干部代表对黄土镇“一户一档”亮点做法进行了现场观摩学习,下发了《关于开展驻村第一书记“擂台晒成绩·比武展风采”活动的实施方案》。乡镇充分利用周例会、调度会、分析研判会等形式,组织驻村干部开展政策学习和实践应用,确保政策执行不走样,并按照驻村第一书记“擂台晒成绩·比武展风采”活动要求,开展了“擂台比武”活动。村级依托主题党日、“三会一课”等,组织驻村干部深入学习县乡相关会议精神和驻村帮扶业务知识,通过“擂台比武”找差距、强弱项、补短板,有效推进各项工作高质高效落实。

把握“三个重点”,确保履职高效。夯实基层党建根基。该县组织驻村党员干部在主题教育中开展入户走访活动,广泛开展宣传宣讲;78名“第一书记”严格履行党建工作责任,进一步规范党内政治生活。助推村级产业发展。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加强外出学习培训力度,在项目选择、资金投入、技术支持、产销对接、人才保障等方面,扎实做好风险评估和可持续性研判。促进政策高效落实。用好“五账”测算法做实收入测算,健全完善脱贫劳动力务工就业监测台账,重点检查及解决“三保障”和饮水安全问题,坚决守住巩固脱贫成果的底线、红线;深入开展巩固易地搬迁脱贫成果专项行动和搬迁群众就业帮扶专项行动,督促落实代办人员坐班轮值制度,持续提升就学、就医、养老等公共服务水平。(刘 磊)

赋能产业 大力引才 优化服务

隰县全面汇聚县域发展“智动力”

近年来,隰县紧扣“双千工程”目标任务,通过赋能产业、大力引才、优化服务等方式,大力营造创新务实、开放包容、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环境,为推动县域发展汇聚“智动力”。

聚焦产业引才育才。该县聚焦梨果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县情特点,充分发挥高校智力富集的优势和资源,持续招引优质项目,为梨果产业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与技术支撑。依托县校合作平台,集聚产业发展科技要素,与山西农业大学共建“隰县玉露香梨产业发展研究院”;通过举办梨果讲堂、田间地头实操实训等方式,每年培训果农1万余人次;围绕果树工、工艺编结工等技能工种开展培训20期,培训15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人才实用技能和专业水平。

刚柔并济引才用才。该县通过公开招考招聘等方式,录用168名大学生到基层单位和乡村工作任职,实现“一村一名大学生”全覆盖,不断充实基层力量,改善人才队伍结构。依托“双千工程”,以人才引进为抓手,创新探索人才工作思路,持续拓宽引才聚才渠道,开展“人到山西好风光——智汇临汾·才赢未来”招才引智活动,推动“五个一”行动走深走实,截至目前,已走访19所高校,签约落地合作项目61项,全职或柔性引进硕博士人才17人。

优化服务敬才留才。起草《隰县人才新政》等政策文件,修订完善《县委联系专家管理办法》,切实为人才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形成推动人才工作的整体合力。抓好人才服务联盟建设,细化人才“服务清单”,设立人才服务专窗,为人才提供个性化、智能化、便捷化的“一站式”办理服务。截至目前,全县共认定高层次人才1181人,为13名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申领津补贴共计24万元,持续在全社会营造爱才、敬才、聚才、用才的良好氛围。(白 慧)

[编辑:乔坤]
  • 黄河新闻网传媒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
临汾拍客 更多>>
绿影蓝光相映 集体个人共赢
临汾拍客:即将消失的传统手艺—拧麻绳
隰县梨乡小村大产业
【临汾拍客】临汾首秀跨年活动 万人空巷
临汾市梅轩幼儿园“童”庆元旦 “趣”迎新年
萌娃秀才艺 花式迎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