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临汾:张礼记忆

黄河新闻网 > 临汾频道 >  文旅临汾 > 

文/陈占山

张礼,襄汾县最北端曾经的一个乡,撤乡并镇之后,划归了邓庄镇。初开始,我真有点为之惋惜,而后10年的巨变,却又让我为之欣喜。

为之惜,为之喜,皆因为我曾经在那里工作过3年另6个月。人有情,地有意,心中有记忆。

那是1983年4月,我和郭兴家同志分别从赵曲、大邓调往原贾庄公社(驻地张礼)工作。他任党委书记,我是公社主任。当年9月份,贾庄公社更名为张礼公社。

1984年1月,郭兴家同志调回县农业局,我接替他担任了党委书记,新任的公社主任梁银柱是从邓庄公社调来的。当年5月,张礼公社随全国农村改革的大势,冠名为张礼乡。从此,我心中铭刻了张礼乡的印记,收藏了那里的许多故事。

张礼乡北靠尧都,南接赵曲,西临汾河,东连邓庄,有南同蒲铁路和108国道纵向穿越全乡,是名副其实的襄汾北大门。那里地势平坦,阡陌纵横,水源充足,交通便捷。全乡14个行政村,有4个村临河而居,有8个村依路而驻,只有2个村相对偏僻,但也在县乡主要公路之旁。

因有铁路公路的交通优势和张礼火车站的枢纽作用,地、县10多家厂矿企业驻扎在那里,当地的乡镇企业也十分兴盛,大厂小店遍布路旁。因有汾河流域的养育,地上地下水源十分充足。早在清光绪27年(1901年)原襄陵县就在东邓村引汾河水,修溥利渠,设计浇灌沿汾河盆地的农田,终因历史原因未能成真。后来,张礼人民依靠集体的力量,沿汾河先后修建了东邓、温泉、燕村三大扬水站,在公路铁路两侧的10多个村庄开凿了上百眼深井,使张礼全乡呈现出‘路西三条龙,路东满天星’的水利化格局,使那里45000多亩农田得到了保浇扩浇。

可能是有着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张礼乡历来是省地县各级领导蹲点抓典型的地方。记忆中,张礼乡曾经是省地县的农业机械化试点,水利化试点,农田林网化试点,粮棉高产区试点,乡(社)办企业试点……历届公社党委在这里都有大的作为,都为这块风水宝地创造了业绩,各项工作一直都在全县甚至全区全省的先进行列。

对乡镇干部而言,能到张礼工作,实在是一种荣幸。

我在张礼工作的3年零6个月中,先和郭兴家书记搭班子,后与梁银柱乡长配搭档,我们都共事真诚,合作愉快。

郭兴家书记精通农业技术,我擅长群众工作,我们都对贪腐行为疾恶如仇,都见不得基层干部的不作为乱作为。许多事情一拍即合,很容易形成共识,凝成合力。可以说是从我们开始,解决了公社机关的不团结和基层干部中的江湖习气。

梁银柱乡长是从基层生产大队一步一步提升上来的干部,性格泼辣,社交广泛。初开始,不少人认为我俩性格不一样,是两股道上跑的车。但共事三年,求同存异,各负其责,还算默契。我搞党委工作,他自觉规范自己;他搞行政管理,我尽心尽力支持。我们共同努力,加上毛继宗、杨五林、段广生、刘宝平、董顺星、刘玉斗、刘东来、段希璜等副书记、副乡长的鼎力相助,全体乡村三级干部的辛劳实干,当时还真把张礼乡的各项工作搞得风生水起,扎扎实实。

回忆那段岁月,农村改革蓬勃展开,广大农民热情高涨,但毕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路在何方?尤其是如何带领引导群众,发挥政策的影响力,挖掘当地的潜力,进一步提高社会生产力,我们紧紧围绕这些新课题,开展了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调整产业结构。从郭兴家书记瞄准临汾市场需求,组织动员群众大面积种植葡萄和瓜果蔬菜,到后来我们形成‘依托两路开富路,服务城市富农村’的思路,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引导农民市场需要什么种什么,什么效益较高干什么。乡亲们种什么、干什么,我们就服务什么。

二是实行科学种田。从全面推广棉花不整枝技术入手,启发农民学习钻研推广实施新技术。长期邀请地区小麦所和农业局的专家到乡里授课,到田间指导。为了加强技术力量,从县里商调技术干部刘玉斗到张礼任副乡长,与刘保平副乡长及技术站的李福洪等人专门研究指导乡村干部群众科学种田。

三是端正干部作风。实行生产责任制之后,面对部分干部的不作为乱作为,我们进行了强力整饬。小韩村班子瘫痪,村风混乱,我们从企业动员复退军人胡根引回村担任了支部书记。

他几十年如一日,一直是组织信任、群众公认的好干部。小韩村也因他的廉政勤政、作风过硬,一直是县里和乡镇认可的先进村。

八五年小麦冬浇时,我们明确规定,村中干部的补贴报酬与小麦冬浇的面积挂钩,即按浇地的比例决定补贴报酬的多少。凡有井不浇地,水地变旱地的,一律免职。

在具体实践中,还真这样做了。待县里动员小麦冬浇时,张礼乡已基本浇完,为来年的小麦丰收奠定了基础。

四是发展教育事业。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们一直把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学质量摆在党委政府的议事日程,当成重要工作。反复动员干部群众,尊师重教,加大对教育的投入,加强校舍的建设,并决定举全乡之力改建扩建张礼中学。

此事是在我离任后,梁银柱接任书记后完成的。尽管如今的张礼中学已不复存在,变为私立的临汾第十二中学,但它仍是服务当地教育的一所好的学校。

五是整治社会治安。时值三年严打,地处交通要道和城乡结合部的张礼,是当时是襄汾社会治安较为复杂的重点地区之一,也是各级领导高度关注和广大群众反映强烈的热点地方。

我们按照国家整体部署和当地的具体实际,针对车匪路霸严重的突出问题,卓有成效地打击犯罪,整治治安,使张礼的治安形势有了明显持续的好转。

风雨三年半,弹指一挥间。离开张礼35年了,许多事还恍如昨天。

曾记得,初入张礼时,我曾踌躇满志地坦言:要让人民深信我们是真正的共产党人。如今回忆起来,自惭兴利少,自信没食言。

最感谢,张礼基层干部的胆略与担当,尤其是那些村支部书记,都有极强的号召力和实干精神。记得有次我批评上靳支部书记朱建业过于苛刻,他本想争辩,看我忙碌不堪,撂了句‘你为革命批评人,我为革命挨批评,咱们年底看产量’便走了。他还真说到做到了。

最难忘,张礼人民的深情与厚谊,只要你没有官架子,他绝对把你当亲人。离开张礼多年后,有些去我们村转村卖蔬菜瓜果的张礼老乡,路过我家门口,还要主动给我父母留把菜。还有令伯村当年那个养猪专业户仇银喜夫妇,我在职时并无来往,我退休后反倒主动与我联系,时而邀我到家去做客。

多美的一方水土,多好的一方人民,让我难忘,让我铭记。

如今,新修的滨河路,使张礼偏僻的西四村和铁路公路两旁的村庄一样繁华热闹了起来,荷花公园、温泉小镇、公交班车,把临汾城区与襄汾县城连接了起来,往南向北都不过十几分钟的车程。行车、观景,让你分不清城市、农村那个更美。还有那长临高速公路,由东向西横向穿越张礼,使本来就很交通方便的张礼,有了新的更大的跨越,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网络和枢纽。

张礼,因水而兴,因路而富。而今,汾河得到了治理,“两路”扩展为“四路”“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

张礼,因划归邓庄而飞速发展;邓庄,因有张礼而如虎添翼。愿家乡的明天更美,愿乡亲们的日子更好。

[编辑:张蒙悦]
  • 黄河新闻网临汾频道
  • 山西省委社情民意通道